(一)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的合格性
1. 审查企业主体资格的有效性,包括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和经营范围管理制度。
2. 审查许可和资质的合格性,包括经营资质管理制度和许可证管理制度。
3. 审查从业人员资格的合格性,包括从业资格管理制度。
4. 审查法律或相对方对主体资格的限制,特别是招投标方面的限制。
5. 审查对方是否为法定代表人,或审查对方委托代理人的资格和权限,包括调阅工商档案确认所用公章是否备案。
(二) 审查合同条款内容的合法性
1. 审查合同名称与实际内容是否相符。
2. 审查交易内容是否属于禁止性交易,以及标的物本身是否拥有合法的权属证明和合法的质量标准。
3. 审查交易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4. 审查各类术语是否符合法律和技术规范,如有不同需要注明。
5. 审查合同生效程序是否合法。
6. 审查合同中引用的法律或技术标准是否已经失效,一般不引用过时的法律。
(三) 审查合同条款的实用性
1. 审查交易标的与条款的实用性,根据不同的交易标的需要特别约定不同的内容。
2. 审查行业特点与条款的实用性,共性化的特点给交易带来特定化的风险。
3. 审查违约风险与条款的实用性,预见并设置应对措施,以避免违约成本低于履行成本。
4. 审查争议管辖与条款的实用性,不同的管辖约定有不同的特点和区别。
5. 审查合同目的与条款的实用性,对于有特定交易目的的合同,合同中体现合同目的更为实用。
(四) 审查合同权利义务的明确性
1. 审查约定不明引起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确保条款之间配合、内容表述得当、可操作性强。
2. 审查无法识别引起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确保交易内容的可识别性、时间界限的可识别性、违约责任的可识别性等。
(五) 审查合同交易需求的满足性
1. 审查标的能否满足需求,包括产品的质量标准、使用说明、服务等。
2. 审查约定能否满足需求,包括履行时间、履行方式等。
3. 审查其他影响交易需求实现的情况,确保合同条款体现委托人的交易目的与交易条件。
(一) 审查合同结构体系的清晰度
1. 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分成了若干主题,标题是否准确。
2. 审查各主题之间的条理清晰度,内容相互分开。
3. 审查各主题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履行中的时间顺序或先后顺序。
(二) 审查合同功能模块的完备度
1. 审查模块之间是否存在功能缺失或重叠。
2. 审查模块顺序安排是否合理。
3. 审查各模块是否具备应有的功能。
4. 审查各模块中的内部模块或条款是否功能齐全。
(三) 审查合同整体思维的严谨度
1. 审查逻辑推理结果的严谨程度,设置处置条款以应对各种可能性。
2. 审查内涵、外延范围的严谨程度,通过增加义务的内涵和减少权利的内涵来确保确定性和广泛性。
3. 审查措辞间的专有程度,确保前后条款的对应关系。
4. 审查条款间的关联配合,特别是违约处理的约定必须严谨且相互对应。
5. 审查条款间的冲突,通过合理划分模块功能、提高表述精确度和贯彻条款无关性原则等方式避免冲突。
6. 审查其他严谨性问题,避免随意表述引起的问题。
(四) 审查合同语言表达的精确度
1. 审查合同用句,避免单句简单罗列、动作主体不明、句间关系不顺的问题。
2. 审查合同用词,确保术语、措辞、指代关系、副词、数量词和文言用法的精确度。
3. 审查合同的语体问题,避免书面口语、广告语体、商业信函语言和刻意模仿外来合同等问题。
4. 审查标点符号问题,遵循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
房产交易中阴阳价格的履行问题,指出应根据情况按照阳合同或阴合同履行。同时明确了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房产中介需承担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无效,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无效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情形。无效合同引起的纠纷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追诉时效适用于刑事案件。合同无效纠纷的起诉时效为三年。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和胁迫、恶意串通、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格式条款和免责
就业工作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法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都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它也是劳动争议处
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如果实际损失难以计算,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