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纯获利、无义务的合同:合同有效,无需权利人的追认。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认可的合同:合同生效。
3、法定代理人明确表示不认可、不追认的合同:合同不发生效力。
4、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合同:合同不发生效力。
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1、权利人追认无处分权人签订的合同:合同转为有效。
2、无处分权人取得了处分权:合同转为有效。
3、权利人未追认,行为人未取得处分权,而相对人是善意的:相对人可取得所有权,行为人向权利人和相对人承担责任。
效力待定合同已经成立,其效力不确定。它既非有效,也非无效,而是处于悬而未决的不确定状态之中。与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以及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有所区别。
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确定取决于享有追认权的第三人在一定期限内的追认。
效力待定合同经追认权人同意后,其效力确定地溯及于行为成立之时。效力待定合同经追认权人拒绝后,自始无效。
效力待定合同的主体特殊。效力待定的合同主体与一般合同的主体有所不同,涉及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无权处分人订立合同的人称为相对人(即第三人),相对人在主观上并不知道对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无处分权人,他是善意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取决于第三人的同意或承认,在第三人追认或行为人取得处分权后合同有效。
《合同法》中的追认制度,包括追认的方式、时间和对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追认允许本人对无权代理人等所为的民事行为进行承认,可以采用明示或默示方式。同时,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追认,但未规定权利人追认的时限。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效力只有
效力待定合同的补救措施。这类合同虽然实质无效,但可通过修正瑕疵来生效。补救措施包括法定代理人追认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被代理人追认无权代理合同、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后合同有效等。合同无效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及过错方赔偿。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即为有效。文章还阐述了无权处分的一般法律效果,包括在处分物交付前后的不同情况和法律处理。此外,《民法典》生效和《合同法》废止的规定也有所
效力待定合同的含义及类型,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以及无权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等。这些合同由于行为人或权利人的瑕疵,需要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的追认才能生效。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前有权撤销合同。这种安排旨在保护相对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