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承揽业务中,质量约定不清或仅口头约定质量是需要避免的,因为一旦发生纠纷,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质量条款必须具体明确。例如,在约定成品厚度时,应明确以哪些点的测量结果为准,是测量某一个点还是多个点;是取平均值还是上下限值;厚度的标准误差率是多少;质量验收时期及次品处理方式(拒收还是降低加工费)等。所有细节都需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以免遗漏任何问题。如果质量以样品为准,除了双方封存样品外,还应有书面材料描述样品质量,以防样品丢失、自然损坏或对样品内部质量产生异议而引发纠纷。
原材料可以由定作方或承揽方提供。无论哪方提供,都应明确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在定作方提供原材料的情况下,承揽方更应注意对原材料的质量验收,只有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如果承揽方因保管不善而造成定作方提供的原材料及成品毁损或灭失,承揽方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承揽方应提高对材料风险的意识。
承揽合同可能会产生法定的留置权。因此,在定作方订立合同时,应特别注意由于自身资金周转不灵而导致承揽方行使留置权带来的连锁风险。建议在资金周转困难时期,定作方除了延长付款期限外,还可以另行约定承揽方不得行使对加工后的成品或定作方提供的原材料的留置权。合同法规定,当双方另有约定承揽方不行使留置权时,应按照约定执行。
加工后的成品一般有两种交货方式:一是由定作方在承揽方仓库提货,二是由承揽方将货物送到双方指定的地点。这两种方式在货物毁损或灭失的风险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双方应谨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交货方式。
承揽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合理预见“定作方依法随时解除承揽合同”、“中途变更承揽要求”所带来的损失,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人力及设备组织加工。
定作方应认真审议自己提供给承揽方的图纸或技术方案。然而,当承揽方对图纸和技术方案提出异议时,应及时核实情况、组织论证并完善方案。切勿拖延推诿,否则将承担承揽方因此产生的窝工、设备租赁、生产线闲置等相关损失。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包括主体资格和履行能力欺诈风险、代理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的风险、虚构或夸大加工任务及来源的风险以及不可能实现的定作要求的风险。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承揽合同的基本内容,如承揽的标的和数量、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
加工承揽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质量条款不明确、原材料提供及风险负担、留置权的变通、交货方式选择、预见和图纸审议等。质量条款必须具体明确,避免口头约定或质量约
加工承揽合同条例已失效。《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条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因定作人怠于答复等原因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
《合同法》第158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将标的物的质量或数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但遗憾的是被告直到第一次开庭,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对数量异议只字未提,因此依据《合同法》第158条之规定,应视为数量符合约定。这显然是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