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装饰合同纠纷 > 装修先行赔付的相关规定是如何的

装修先行赔付的相关规定是如何的

时间:2024-06-28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7990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改变了很多传统商业的形态,例如装修行业,现在有很多的装修平台整合了很多的装修公司或者工程队,装修平台起到信息撮合的作用,那么装修先行赔付的相关规定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装修“先行赔付”的定义和条件

一、定义

装修“先行赔付”是指业主在通过第三方平台发布装修招标后,与平台的诚信联盟会员(装修公司、施工队)签订了有效的装修合同后,在施工期间出现质量问题或纠纷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机构鉴定确认责任方为装修公司,并且装修公司故意拖延、扯皮、抵赖或拒绝赔偿时,第三方机构将先行进行维修或赔偿,以保障业主的权益。

二、条件

1) 业主必须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装修招标。

2) 业主与诚信联盟会员(装修公司、施工队)签订了有效的装修合同。

3) 出现的问题属于产品质量方面,且问题发生在国家、行业规定的“三包”有效期内。装饰材料的“三包”有效期按照国家、行业规定执行。

4) 经相关权威监理部门或国家有关质检部门鉴定,确认施工方提供的产品质量或服务存在问题。

5) 家装工程确认存在质量问题,责任在于施工方,但该施工方故意拖延、扯皮、抵赖或拒绝赔偿。

装修先行赔付的范围和流程

三、赔付范围

装修先行赔付的范围包括以下情况:

  1. 违反本省/市或国家权威机构的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的施工质量问题,例如上海市的《上海市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
  2. 使用假冒、伪劣材料,或者材料与合同预算中质量不相符。
  3. 施工方在业主付完工程款后携款逃跑。
  4. 合同中原定由施工方进行成品保护,但未实施导致业主购买的产品在施工现场遭到损坏。
  5. 施工方故意放弃修缮瑕疵,拒绝修复或改进。

先行赔付只包括上述直接损失,若有间接损失,业主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向合同施工方提起法律诉讼。

四、赔付流程

  1. 业主向第三方平台监督投诉中心进行投诉。
  2. 监督投诉中心与施工方协商,若双方达成赔付协议,按照协商意见执行先行赔付。
  3. 若无法达成协议,第三方监理部门派出经验丰富的监理对工程现场进行查勘,确认施工质量问题,并且施工方不同意赔付时,第三方平台执行先行赔付。
  4. 若双方对第三方监理部门的认定结果不认同,第三方平台建议业主到权威部门进行鉴定和认定,权威部门包括政府质量监督、消费者协会、仲裁机构等。
  5. 业主持有权威部门的鉴定或认定结果,而施工方依然不赔付或不按照标准进行赔付时,第三方平台根据鉴定结果或认定标准执行先行赔付。

装修先行赔付的方式

先行赔付的方式包括免费修理、换货、退货以及对无法维修的进行现金补偿,具体方式按照产品的“三包”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家装工程的赔偿方式为对不合格处无条件修复,对于无法修复的进行现金赔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装修合同签订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签订装修合同前业主需要注意的九大事项。包括警惕虚假优惠和过低报价、注意预算项目、拒绝以次充好、防止偷工减料、警惕装修套餐、注重装修质量、做好前期准备、找装修监理等。业主应做好充分准备,避免被装修公司欺骗。

  • 装修合同

    装修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甲乙双方信息、工程概况、施工工期、违约责任等方面的约定。合同旨在明确家装责任,确保家装质量,并降低合同履行风险。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材料和工艺的详细说明,遇到纠纷应及时协调解决。

  • 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怎么认定

    劳务者和接受劳务者之间存在责任纠纷时,应根据双方的过错来确定责任。如果是第三方造成的损害,劳务者可以要求第三方承担赔偿责任,或要求接受劳务者承担补偿责任,接受劳务者在补偿后可以追究第三方的责任。根据《民法典》相关法律条款,对于侵害他人造成的人身损害,

  • 海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解读

    但淘宝网上述动作基于履行自身法定义务及社会责任,无意于扮演知识产权侵权争议的裁决人,淘宝网的决定并非对侵权行为的最终认定。权利人向淘宝网提交知识产权侵权投诉意味着对淘宝网因删除有关侵权内容而遭受任何第三方提起的索赔,诉讼或行政责任,权利人将承担相应责

  • 劳动能力鉴定的作用是什么,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怎样的
  • 劳动能力鉴定的作用是什么,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怎样的
  • 口头协议没证据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