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能力鉴定是由政府提供的统一平台上得出的第三方较为公平的结论,可以作为劳动者退休、退职的科学依据。
劳动能力鉴定所提供的正确结论是合理调换因工受伤、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损害的劳动者工作岗位和恢复工作的科学依据。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确定职工因工致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保障受伤害职工享受其合法的物质帮助的基本权利和劳动就业的基本权利提供了依据。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对职工是否能认定为工伤或职业病提供了政策、标准依据,也保护了受工伤的职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一级劳动能力鉴定适用于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完全或大部分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的情况。
二级劳动能力鉴定适用于严重的智能损伤、四肢瘫痪或三肢瘫痪、面部毁容等情况。
三级劳动能力鉴定适用于非肢体瘫痪运动障碍、严重瘢痕畸形等情况。
四级劳动能力鉴定适用于视力、听力、言语、呼吸等方面的严重损伤。
五级劳动能力鉴定适用于肺功能损伤、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六级劳动能力鉴定适用于肢体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的情况。
七级劳动能力鉴定适用于双下肢缺失和一上肢肘上缺失的情况。
八级劳动能力鉴定适用于双下肢和一上肢严重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的情况。
九级劳动能力鉴定适用于双眼失明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的情况。
十级劳动能力鉴定适用于肺功能重度损伤、肝切除、肾切除等情况。
附录A为各门类工伤、职业病致残分级判定基准,附录B为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附录C为职工工伤、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表。
5.2.1 定级原则
当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持续低于10mL/min,或血浆肌酐水平持续高于707μmol/L(8mg/dL)时,可以进行工伤定级。
5.2.2 二级条款系列
符合以下任一条款的情况都可以被定为工伤二级:
5.3.1 定级原则
当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持续低于25mL/min或血浆肌酐水平持续高于450μmol/L(5mg/dL)时,可以进行工伤定级。
5.3.2 三级条款系列
符合以下任一条款的情况都可以被定为工伤三级:
工伤伤残鉴定的申请流程。首先,劳动者发生工伤并治疗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分别分为十级和三级。其次,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市级鉴定委员会应在60日内作出结论,如有需要可延长3
劳动能力鉴定的要求和流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申请鉴定需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向市级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相关资料。鉴定结论应在60日内作出,如不服,可在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此外,还介绍了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相关内容。
工伤事故赔偿责任下的费用承担问题。包括工伤职工伤残鉴定费用、伤残等级复查鉴定费用、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复查和再次鉴定费用以及停工留薪期鉴定费用的承担方。其中,初次伤残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如果购买了足额工伤保险则由保险基金支付;重新鉴定费用由申请人预
工伤鉴定的相关知识和流程,包括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鉴定后二次手术取钢板的费用可以报销,以及工伤造成的伤残赔偿项目和相关的伤残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