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征地拆迁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征收的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负责征地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各种规划、审批手续的办理。在这个阶段,政府很有可能运用一些会议纪要或相关部门的意见作为材料以代替最终的征收文件,从而实现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的目的,在这个阶段,百姓要擦亮眼睛,认清文件内容,认准有关部门的红章,对一切非正式公告说“不”,对一切无章文件说“不”。要从根本上拒绝有关部门的非法占地意图,将违法征地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个阶段是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的协商阶段,在这个阶段,是政府和百姓相互试探的阶段,最终能取得多少补偿款都主要集中在此协商阶段,这个时候就需要百姓有足够的把握和筹码争取到和政府谈判的机会,如何获取谈判的筹码,就需要律师来帮助被征收人通过一系列调查和法律途径争取有利于被征收人的筹码。
第三个阶段是补偿决定的确定阶段,征收补偿一旦确定,被征收人则面临着同政府签订补偿协议的问题,一旦签署了协议,案件就变得复杂,维权也会遭遇阻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百姓常常采取对补偿协议置之不理的态度,但往往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样不仅会为有关部门的下一步强拆行为提供了依据,也会导致自己的权利丧失,是一种“躺在权利上睡眠”的行为。被征收人若采取此种行为,也会给律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个阶段就必须申请律师介入,否则,被征收人只能承担房屋被强拆的风险。
第四个阶段是征收的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征收工作已经进行到最后一步,这种情形下,被征收人的处境已不像刚开始那样出于主动地位,在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下,被征收人若想争取权益可谓艰难。但是,如果在征收过程中能够找到相关部门在征收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律师若要为被征收人争取合法权益还是有一定的扭转空间的。
因此,在征收过程中,律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介入案件的可能,但不同的阶段,维权的难易程度不同,维权胜利的可能性也不同,因此,作为专业人士的考量,建议广大的被征收人,在面临不合理补偿或违法强拆时,一定要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提前联系律师介入维权,启动有关的法律程序,避免自身权益的进一步受损。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