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代理 > 表见代理的实质是一种有权代理吗

表见代理的实质是一种有权代理吗

时间:2024-11-15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0775
表见代理是合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但是这样的形式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很多人对于表见代理的一些认知度还没有那么的高,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那么表见代理的实质是一种有权代理吗?下面,让手心律师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表见代理的实质是一种无权代理

表见代理的定义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表见代理实质上是无权代理,是广义无权代理的一种。在表见的情形之下,规定由被代理人承担表见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更有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并以此加强代理制度的可信度。

表见代理在我国法律中的确认

我国《合同法》第49条规定了表见代理的情况,并确认了其有效性。根据该条款,如果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维护代理制度的诚信基础,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正常的民事流转秩序。

代理制度的法律特征

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了代理制度的最基本法律依据。根据该条款,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制度的产生,实现了行为主体与行为后果的分离,使民事主体的民事能力得以扩张和延伸。在现代社会中,代理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能够保护各方利益,维护交易安全。

表见代理的特征

表见代理的特征表现为:

  1. 行为人实施无权代理行为,即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
  2. 相对人依据一定事实,相信或认为行为人具有代理权,在此认识基础上与行为人签订合同;
  3. 相对人主观上善意、无过失。

相对人可以基于表见代理对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结果。因此设立表见代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合同相对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依诚实信用原则使怠于履行其注意义务的本人直接承受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为代理行为而签订的合同的责任。

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

  1. 表见代理成立,订立的合同有效,相对人不享有撤销权。
  2. 被代理人对相对人承担民事责任。
  3. 代理人对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4. 无权代理人对被代理人的费用返还请求权。

海外立法和国内立法

表见代理制度起源于德国民法典,也在日本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中得到确认。英美法将表见代理称为不容否认的代理,认为不容否认的代理是不容否认理论在代理法领域的延伸。我国在立法上对表见代理的确认存在争议,但《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被认为是对表见代理的初步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代理协议

    甲方与乙方关于代理资格的协议内容,包括代理资格的要求、代理范围和期限、双方的责任和权利、代理价格和销售指标,以及订货、付款和货运等相关事项。协议要求乙方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固定营业场所和付款能力,并遵守甲方的代理销售策略和协议规定。乙方成为甲方专属代理

  • 刑事被害人的分类

    我国犯罪学界关于刑事被害人的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基于犯罪成因和罪责,将被害人分为无辜被害人、有错被害人、错责相当的被害人、有责任的被害人及有罪被害人五类。第二种则是基于被害人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被害人、财产权利被害人和民主权利被害人三类。这种分类方法有

  • 表见代理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见代理实质上是无权代理,是广义无权代理的一种。若无权代理行为均由被代理人追认决定其效力的话,会给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害,因此,在表见的情形之下,规定由被代理人承担表见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更有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并以此加强代理制度的可信

  • 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表见代理虽属无权代理,但是,只要存在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表见代理成立,行为人的代理行为就应当按有效的代理来看待;在此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就应当是有效合同。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使被代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无权代理人应依法赔偿。

  • 表见代理和无权代理的区别
  • 表见代理的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
  • 表见代理的判定依据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