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合同法规 > 合同法规定内容添加可以手写吗

合同法规定内容添加可以手写吗

时间:2024-07-23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0989
在双方签订合同的时候本来已经打印好了相关内容,但突然双方又再次讨论,想要在合同上加入新的内容。但此时不想要再去打印一份新的合同,想要直接在合同上手写新的内容,避免再去打印这么麻烦。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提供一些意见。

合同法规定内容添加可以手写吗

手写部分作为合同组成部分的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关于合同内容的添加是否可以手写,可以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判断:

1. 手写部分在合同签订时在双方见证的情况下填写后签字;

2. 手写部分在双方各自持有的合同文本上都有,并且处于落款的上方;

3. 如果手写部分是对打印部分的修改、解释,但在手写部分的旁边有双方签字。

根据以上情况,手写部分同样作为合同组成部分,与打印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手写部分在两份合同同时存在,且是双方签订合同时形成,应视为双方协商缔约的内容,是有效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一定要手写吗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 劳动合同期限;

(四)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 劳动报酬;

(七) 社会保险;

(八)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与《劳动法》相比,增加了以下内容:

1. 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等条款。这些内容是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基本情况,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明确。

2. 增加了工作地点条款。原因是实践中劳动者的工作地点可能与用人单位住所地不一致,有必要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予以明确。

3. 增加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条款。原因是为了在法定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该劳动者具体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安排。

4. 增加了社会保险条款。强化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意识。

5. 增加了职业危害防护的条款。《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合同法》增加职业危害防护的必备条款与《职业病防治法》以上规定有效衔接。

除了上述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法》还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因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并不一定要手写,而是应当包含上述必备条款,并可以根据双方协商约定其他事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支付宝电子合同有用吗

    电子合同当然有用。只有采用可靠电子签名签署的电子合同才能“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在司法诉讼中具备书证的法律效力,取证和鉴定流程也可参照书证证据,方便快捷。也就是说,需要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采用可靠电子签名签署的电子合同才具有和纸质

  • 安置房的买卖公证是否安全

    公证了效力更好。安置房买卖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需要公证,但实际中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公证的,因为公证是比较麻烦的。房屋买卖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只要满足双方主体适格、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一致以及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利益即被认为是有效的

  • 电子合同有哪些法律效力

    由此可见,只有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电子合同才具有与纸质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但采用可靠电子签名的电子合同“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因此具备了书证的法律效力,其取证和鉴定流程也可参照书证证据,方便快捷。

  • 扫描的电子合同有效吗

    电子合同是经可靠电子签名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电子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扫描的电子合同具有效力的。法律对数据电文合同应给予书面合同的地位,无论意思表示方式是采用电子的,光学的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新方式,一旦满足了

  • 交房租电子合同有效吗
  • 合同上是电子签名有效吗
  • 合同法规定内容添加可以手写吗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