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电子签名符合以下条件时被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根据该法的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电子合同与传统书面合同在载体和操作过程上存在差异,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 网络运作:电子合同的订立双方或多方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操作,互不见面。合同内容和信息记录在计算机或磁盘等介质中,修改、流转、储存等过程都在计算机内进行。
2. 数字签名: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名(即电子签名)所代替,作为合同生效的表示方式。
3. 生效地点:传统合同的生效地点一般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而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如果没有主营业地,则以合同订立方的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4. 数据易消失和易改动:电子合同所依赖的电子数据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数据以磁性介质保存,是无形物,改动和伪造不易留下痕迹,因此作为证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总之,电子合同的有效性不仅需要符合法律规定,还不能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尽管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存在差异,但在形式要件方面,法律已经为电子合同的无纸化提供了支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只要数据电文合同满足功能上的要求,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表达意思,都应被视为法律上的“书面合同”文件,承认其效力。
电子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订立方式的变化、虚拟性和广泛性的交易主体、电子化的意思表示、生效方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无纸化的载体等特点。电子合同使用电子签名,合同成立地点以收件人主营业地为准。电子数据易消失和改动,需采取加密和保全措施。
电子章在欠薪合同上的法律效力问题。在新实施的《民法典》中,电子章若满足法定要件则具备法律效力。电子公章本身不具法律效应,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是电子签名后形成的HASH值。对于特殊电子合同需满足特殊要件才可生效。此外,《民法典》生效前的合同订立形式以及电
电子邮件作为电子合同形式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电子邮件已成为一种合法的书面形式,具有合同效力。文章还介绍了关于电子邮件合同的要约和承诺的规定,以及电子邮件的唯一性和特点。当事人在使用电子邮件订立合同时,应当遵守法律约定,因IS
网贷借款前签订协议书的必要性。文章强调了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合同的重要性,并指出投资人需确认借款人是实际借款人。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借款协议和委托协议的区别,以及签署合同时需关注代偿或垫付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