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过错是指在侵权行为中,不仅加害人有过错,受害人也有过错,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的情况。根据《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当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时,可以减轻加害人的民事责任。混合过错与一般的侵权形态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因此,混合过错必须存在受害人的过错。正确认识受害人过错的性质和形态对于民事责任的承担非常重要。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14条的规定,当一方因另一方违反合同而受到损失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损失扩大,则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虽然该规定是针对合同制度中的受害人过错而言,但在侵权行为法中同样适用。
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受害人同样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以避免加害人承担更重的民事责任。如果受害人不履行这种义务,则应对扩大的损失负责。同时,受害人的过错与加害人的过错有所不同。加害人的过错可以是故意或过失,并且常常具有不法性质。而受害人的过错主要是未对自身财产和人身安全尽到注意义务,其主观上一般是过失。如果受害人的过错是故意的,那么加害人的行为和受害人的损失之间就没有因果关系。
混合过错发生后,其法律后果和民事责任的承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加害人的民事责任。而根据《民法通则》第114条的规定,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扩大有过错,受害人应承担扩大部分的损失。
新《公司法》下中介机构的赔偿责任采取过错推定原则的相关内容。中介机构的职员因过错给承租人造成损失,中介机构需承担责任。同时,如果中介机构提供不实信息或存在欺诈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中介机构需事先核实资料,如因出租人提供的信息有误
庭审发言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行为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讨论了行为人主观过错、行为人行为违法、存在损害后果以及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我国国情下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并指出了
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能否解除合同的问题。在租赁合同中,双方未明确约定承租方单方解除合同的条款,因此当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引发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困难并不构成不可抗力,因此不符合解除合同的条件。承租方擅自腾房并退租属于违约行为,守约方享有解除合
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准或登记手续、当事人约定的条件或期限,以及实践性合同的标的物交付等。某些合同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生效,而批准手续在某些合同中是必要的,但在其他合同中则不是必须的。文章明确了不同情形下合同生效要件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