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尚宽先生的观点,主观不能是指不能基于债务人的原因而无法履行债务,而客观不能是指无论对于任何人都无法履行的债务,其原因不属于债务人。
目前普遍认为,客观不能是指无论对于任何人都无法履行的债务。客观不能有基于自然法则的,如合同订立前标的物已经灭失;有基于法律规定的,如应交付的物品被禁止流通;还有基于经济事实理由的,如约定在技术上虽然可能,但在经济上毫无意义的情况下,应认定为客观不能。
相反,主观不能是指仅债务人无法履行,但至少有其他人可以代为履行的情况。例如,甲将邻居乙的房屋出售给丙,甲无法交付,但乙可以代为交付。
自始不能是指在债务成立时,给付就已经不可能。例如,合同成立时标的物本身就不存在,这就是自始不能。
嗣后不能是指在债务成立后,给付在一段时间内变得不可能。例如,在合同成立后标的物交付之前,标的物已经灭失。
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可以相互混合,形成以下四种形态:
例如,出售已经烧毁的汽车。
例如,出售他人的物品。
例如,出售的汽车在交付之前被烧毁。
例如,一物被多次出售,在第一次卖出后对于第一卖主而言就成为嗣后主观不能。
全部不能是指给付的全部内容都无法履行。
一部不能是指给付的部分内容无法履行。
例如,标的物的一半消失,或者应转让完全的不动产所有权,但该不动产上存在已登记的共有权、地上权、永佃权等情况。给付的一部分不能只发生在实际给付时,也可能发生在不作为的情况下。
例如,甲乙两个城市禁止竞争营业,债权人在甲市可以继续营业,但在乙市被禁止继续营业,因此乙市禁止竞争营业的债务消失。
永久不能是指债务的履行存在无法消除的障碍,在履行期间或债务人有权履行的期间内都无法消除。这种情况下,债务无法永久履行。
一时不能是指债务的履行存在可以在履行期间或债务人有权履行的期间内消除的障碍。在连续的给付中,一时的障碍使得给付变成一部分不能。
自始客观不能如果是永久不能,合同就无效;如果是一时不能,合同仍然有效。例如,购买尚未发行的股票或购买禁止流通的货物,如果在约定的给付期间内可以期待股票发行或货物禁止流通的限制可以解除,那么合同有效;否则无效。
嗣后的永久不能会导致债务人免责或赔偿责任,而一时不能会导致履行迟延的问题。
中国法律中的瑕疵履行概念,介绍了其与不能履行、迟延履行和拒绝履行的区别,重点分析了加害给付与瑕疵履行的不同点。瑕疵履行虽然履行存在缺陷,但仍可视作一种履行行为;而加害给付则因履行行为给债权人带来超出履行利益的损害。举例说明了两者在买卖合同中的具体表现
我国破产法下司法重整员工身份处理方式。根据重整计划确定员工身份处理方式,如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则进行补偿。重整计划草案包括债务人的经营方案、债权分类等,不同类型债权人分组表决。人民法院可根据情况在普通债权组中设立小额债权组对重整计划进行表决。
保证合同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其特点、当事人资格、形式、保证的分类、担保范围、与物保的区分、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关系、保证人的求偿权以及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等方面。保证合同是当主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责任的协议。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的相关内容。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内容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将被认定为无效,其中涵盖了免责条款。同时,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在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等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