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迟延履行利息是指被执行人未按照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时,应当支付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而对于被执行人未按照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限履行其他义务的情况,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如果迟延履行已经造成了损失,申请执行人有权获得双倍补偿;如果没有造成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决定迟延履行金的数额。
迟延履行利息和迟延履行金作为一种惩罚性责任方式,旨在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以维护生效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同时,它也是对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给申请执行人造成的经济或精神损失的一种补偿。
根据民诉法解释第279条和执行工作若干规定第2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时,无论申请执行人是否提出,只要申请执行人不明确表示放弃,被执行人又与申请执行人不能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必须强制执行迟延履行利息和迟延履行金的支付。因此,迟延履行利息和迟延履行金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范。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诚信缺失和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导致大多数生效法律文书无法自动履行而进入执行程序。这种执行难的现象已经长期存在,可能引发司法信任危机,危及社会公共秩序,导致人们失去交易安全感,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强调迟延履行利息和迟延履行金属于私权范畴,法院不能依职权强制执行的观点,不仅突破了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而且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相信广大公民和司法工作人员不会被这种观点所误导,而是会继续坚守正义。
中国法律中的瑕疵履行概念,介绍了其与不能履行、迟延履行和拒绝履行的区别,重点分析了加害给付与瑕疵履行的不同点。瑕疵履行虽然履行存在缺陷,但仍可视作一种履行行为;而加害给付则因履行行为给债权人带来超出履行利益的损害。举例说明了两者在买卖合同中的具体表现
逾期借款的法律责任和计算方式,包括借款人违约的责任、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个人逾期还贷的后果,如罚息、信用受影响、催缴和起诉等。文章强调了对逾期借款进行法律处理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操作方法。
个人债务无法偿还的法律救济手段。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当债务人无法按时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偿,包括冻结、查封财产,强制执行等。同时,私力求济手段如扣押抵押物等也是可行的。对于迟延履行的情况,债务人需承担相应债务利息或支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的相关内容。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内容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将被认定为无效,其中涵盖了免责条款。同时,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在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等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