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出现情势变更的情形时,合同是可以中止履行的。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中止履行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该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能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
(一)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 丧失商业信誉;
(四) 其他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
如果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来中止履行,应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该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根据第六十八条规定中止履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应恢复履行。如果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1. 不可抗力一般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包括全部不能履行、部分不能履行、永久不能履行和一时不能履行。而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并不要求合同无法履行。情势变更后,即使合同仍处于能够履行的状态,但如果履行合同过于艰难或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其结果与订立合同时的目的相违背,按原合同履行必然导致显失公平。
2. 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当事人只要依法取得确切证据并履行相关义务,如通知义务和防止损害扩大的义务,就不承担合同履行的法律责任。而情势变更情况下,履行合同将导致显失公平的结果。因此,情势变更引起的风险应由合同双方共同承担。但如果当事人主张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必须向法院提出请求,而不能自动导致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3. 不可抗力包含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三层含义,而情势变更只是因不能预见的事由引起合同基础发生重大变化。这种不能预见的事由不限于不可抗力,还包括意外事故及其他事由。是否不可避免、不可克服不是考虑的因素。
4. 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在中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都有明确规定。而情势变更在中国民事立法中没有具体规定,只是司法实践中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得到承认。
甲、乙双方签订的投资协议,其中包括投资额、合作期限、担保、投资收益、违约责任、纠纷解决等条款。协议规定乙方因运营资金缺口向甲方寻求投资,甲方不参与日常业务管理,乙方自行承担债务。协议还规定了详细的出资方式、认缴的出资额及比例、出资实际缴付时间等,并强
合同履行期限的约定和迟延履行责任,介绍了合同有效期的概念和自然终止的相关规定。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履行期限,如未约定可协议补充或根据合同相关条款和交易习惯确定。当事人迟延履行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有效期届满后自然终止,但部分条款仍继续有效,包括结算和清理条
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经济性裁员的需要,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的,其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的劳务派遣协议的履行适用合同法中的情势变更原则。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并未发生改变。这样被退回的被派遣劳动者,既不属于出现劳动合同法。另外,劳务
企业严重亏损或发生不可抗力的情况,确实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对劳动合同的某些条款作出变更,但不得损害国家利益。这是民法的情势变更原则在劳动合同履行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