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正确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时间:2025-01-09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权利是法律所赋予的,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是需要注意相关方法的,不得滥用权利,如果在双务合同中,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自己是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那么,应该如何正确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如何正确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定义和区别
根据我国合同法,合同的履行顺序可以分为一方先履行、一方后履行或双方同时履行。因此,合同履行抗辩权也可以分为先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其中,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在对方履约能力变差时,自己先履约可能面临财产损失风险,因此理论上被称为不安之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在对方提供相当履约担保后消失,因此也被称为保证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都要求对方不迟于自己履行,这两种抗辩权的行使要件基本相同,只是法律效力略有不同。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条件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一方未按合同约定先履行义务,对方有暂停自己履行合同义务的保留性权利。与留置权相比,同时履行抗辩权在形式上类似,都表现为不给付,但在性质和内容上有所不同:1.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债权性质,是双务合同的从属权利,只对于主张双务合同上的反对权的特定人有拒绝给付的相对效力。而留置权是物权性质,是绝对权利,在债权未受清偿前可以留置物品,对任何人都有权拒绝返还。2.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拒绝给付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行为;而留置权的拒绝给付一般只限于物品。3. 同时履行抗辩权保证的债权必须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而产生的相互反对债权。而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的发生原因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债权与该物品有所牵连即可。4. 抗辩权是基于公平原则,旨在实现双方共同履行合同义务,以达到合同目的。而留置权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担保。5. 同时履行抗辩权必须依据实际履行合同来消除(保证履行抗辩权可以依靠担保来消除),而留置权可以因债务人提供相当的担保而消除。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1. 双方的债务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产生。只有在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的情况下,同时履行抗辩权才会消失。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不完全履行合同或逾期履行合同,因为与原合同仍然有牵连关系,所以同时履行抗辩权仍然存在。对于那些虽然不是由双务合同产生的债务,但只要它们之间有牵连性,应允许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例如,合同解除后,双方对财产返还等问题的处理,任何一方合同当事人都有权要求对方同时履行义务。又如,租房客户对承租房屋有优先购买权,这与房主要求房客腾出房屋并将其卖给第三方有牵连,因此应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和货款支付之间,也应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当事人在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问题上有履行的牵连,也应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2. 行使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不应先履行合同的义务,即根据合同约定,相对方应先履行合同的义务,或者双方约定应同时履行合同。但如果相对方逾期履行合同,则可能使原合同约定无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获得同时履行抗辩权。例如,一份需方自提货物的购销合同,根据合同约定,需方应在某月一日提货,某月五日付款。如果需方超过该月五日才提货,供方因此获得要求需方在提货时结清货款的同时履行抗辩权。3. 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有未履行或未履行的行为。这种履行必须是合同规定的主要履约部分。对于合同次要部分的违反,不能作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条件。但如果合同有特殊约定,则需另行处理。例如,在一般情况下,购销合同中的交货方式不能作为供方抗辩交付的理由。但是,如果供方为了清仓目的以低价销售商品,并要求需方自提货物,如果需方提货后不运走,这与供方清仓的意图相悖,因此供方可以要求需方提走货物作为交付的抗辩,即供方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相对方只是部分履行,本方可以提出对未履约部分的抗辩权,即享有部分履行抗辩权或不完全履行抗辩权。4. 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必须基于合同具备履行的客观条件。即如果出现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则不会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但是,如果可归责事由导致一方无法支付债务或修复瑕疵物品,那么另一方也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三、保证履行抗辩权的定义和条件
保证履行抗辩权是指根据合同规定,当事人在应向对方先履行之前,如果发现对方履行债务的能力明显减弱,以致可能难以履行给付义务时,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必要的担保。如果对方不提供担保,也未履行给付义务,行使保证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则有权暂停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是大陆法系中情事变更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具体运用。保证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1. 合同一方的履约能力在合同签订后发生恶化。主要指财产状况的恶化。如果合同订立时,另一方就没有履约能力,那么合同本身应被确认为无效。因此,履约能力的削弱或丧失必须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除了财产状况的恶化外,还可以是其他情况。2. 对方的履约能力明显减弱,有难以履约的风险。即对方的履约能力变差的程度必须达到难以履约的程度。否则,属于滥用抗辩权,应承担违约责任。3. 对方没有提供履约担保。如果对方提供了充分的担保,保证履行抗辩权就会消失,因为对方实际履行了债务。通过正确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保证履行抗辩权,当事人可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实现合同目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代为履行合同义务的可行性
第三方代为履行债务的合法性,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由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文章介绍了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构成条件、法律特征、第三人的地位和拒绝权等。文章强调债权人的权利合同中的第三人代为履行条款对其具有拘束力,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
-
不可撤销居间合同的要求
不可撤销居间合同的要求。内容包括保密性要求、诚信合作原则、保密价格和收入、限定客户范围、协议变动需补充协议确认、有效文件形式、合同解除或延期的共同签署同意等条款。同时,文章还涉及甲方实力和履约承诺、滞纳金支付、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以及补充条款等其他条款。
-
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的相关条款。合同内容包括标的物的描述和价格、质量要求、交付方式、时间及地点、装卸费及包装、所有权转移及风险承担等。其中详细规定了标的物的交付方式、交货地点、时间和运费承担方,以及包装标准和风险承担方式等。
-
情势变更是法定解除吗
情势变更是否是法定解除的情形。情势变更原则允许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势变更,导致合同显失公平时,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情势变更可以被视为法定解除的情形之一。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情势
-
卖方公司为合同履行地吗
-
退工的时候保密协议怎么履行
-
民法典的合同履行的原则有什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