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形式并不决定是否能够实际履行,而是取决于法律上或者事实上是否能够履行、标的是否适于强制履行以及履行费用是否过高。
实际履行,又称为实物履行,是指合同中规定的标的必须以实物形式履行,而不能用其他财物代替。只有当合同的实际履行变得不可能或者不必要时,例如标的物已经灭失或者履行时间已经逾期,实际履行就失去了意义,此时可以仅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
然而,如果情况并非如此,即使违约方已经向对方支付了违约金和赔偿金,但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违约方仍应继续履行。实际履行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合同制与资本主义合同制之间存在重要区别。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订立合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合同是否以实物履行取决于当事人能否获得预期的利润。如果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当事人宁愿赔偿损失,也不愿意履行合同。
然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各组织间的合同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国家计划订立的。如果不坚持实物履行原则,必然会影响国家建设和计划的执行。因此,强调实物履行是完全必要的。
合同法律师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所涉及的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包括诚信缔约义务、告知义务、保密义务以及其他先合同义务。文章详细解析了《合同法》相关规定,特别是在实践中的解释和应用,如“恶意”的界定、告知义务的特殊性和判定因素、商业秘密的保密责任等。同时,也
买卖合同的基本定义及出卖人的义务。出卖人需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所有权,交付可以是直接转移占有或将向第三人请求提取标的物的权利转让给买受人。此外,出卖人还需交付与标的物相关的单证和资料。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方法依法律规定,动产依交付而转移,不动产及特别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担保合同中止条件的相关内容。在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权利中止履行合同,但需要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丧失商业信誉或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之一。若无确切证据,当事人需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