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有效的合同
合同的有效成立是产生后合同义务的前提。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前,当事人应承担先合同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合同有效成立前给对方造成损害,该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只有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受到法律保护并能够实现当事人的期望履行效果时,才会产生法定的后合同义务。如果合同被撤消,视同自始无效,后合同义务也不会产生。在未获得权利人追认之前,合同不具备有效的履行效果,后合同义务也不会产生。只有在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才会产生后合同义务。2、合同已相对终止
根据《合同法》第92条的规定,后合同义务产生于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合同的相对终止包括履行、解除、抵消、免除、混同等原因导致当事人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债权债务关系消失。债务可以理解为原给付义务和继给付义务两种情形,继给付义务包括违约责任和恢复原状等义务。只有在合同相对终止后,才会产生后合同义务。当后合同义务履行完毕,合同关系彻底消除,合同绝对终止,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3、遵循诚信原则和交易习惯
根据《合同法》第92条的规定,后合同义务必须遵循诚信原则,并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其内容。交易习惯一方面指一般的民商事活动应遵循的习惯,另一方面指当事人双方长期形成的习惯。根据诚信原则和交易习惯,当事人在履行后合同义务时应遵守合同约定,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期限履行义务。企业产权项目的转让过程中,一些交易当事人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义务不以为然,发生了一系列缔约过失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转让方提交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竞买人交纳保证金后无故退出交易进程,以及一方拖延或不按约定订立合同。这些行为导致对方遭受损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缔结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基于其主观过 错而违反法定义务,致使欲订立的合同未能订立或无效,对无过错的一方因信赖合同有效而受到损害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对缔约过失责任加以明文规定,有利于交易关系的促成和市场交易的安全,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
合同的不成立是指当事人未就合同的主要条款未达成合意,如未作出承诺,或未就法定的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合同达成书面的协议。缔约过失,是指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有的义务,而使另一方当事人信赖的利益受损失,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有约束力,合同成立但未生效,一方不履行,是要承担违约责任的。合同的成立是区分合同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根本标志。在合同成立以前,因合同关系不存在,则一方的过失而造成另一方信赖利益的损失属于缔约过失责任而不属于合同责任;在合同成立以后,一方违反合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