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履行抗辩权法条的规定有哪些
时间:2024-08-25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抗辩权是我们的权利,但是呢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实现这个权利,同时履行抗辩权法条的规定有哪些,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执行方式是什么,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同时履行抗辩权法条的规定有哪些”的内容为你答疑解惑。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规定及构成要件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情况下,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这就是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依据。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1. 须有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于双务合同,而不适用于单务合同或不真正的双务合同。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才能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此处的债务应为主给付义务,并与从给付义务的履行和合同目的的实现密切相关。2. 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目的是使双方当事人的债务同时履行,因此只有在双方的债务同时到期时才能行使该权利。如果一方当事人负有先履行的义务,则不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而应适用不安抗辩权或先履行抗辩权。3. 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当原告要求被告履行债务时,原告自己应先履行或提出履行。如果原告未履行或未提出履行债务,被告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但是,如果原告未履行的债务或未提出履行的债务与被告所负的债务没有对价关系,被告不能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4. 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目的是促使双方当事人同时履行债务。如果对方当事人的对待给付已经不可能履行,那么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目的就无法实现,这种情况下应当适用合同解除制度。
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意义及限制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存在基于双务合同的牵连性,即给付与对待给付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实现需要满足发生上的牵连性、存续上的牵连性和功能上的牵连性。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是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但同时也受到诚实信用原则的限制。当一方已经部分履行时,对方不得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滥用也是受到限制的。为了避免因履行时间问题引发纠纷,双方在合同中最好约定相互义务的履行顺序。同时履行抗辩权是一种保护当事人权益的权利,尤其是在发现对方缺乏履行合同诚意时可以拒绝履行。然而,同时履行抗辩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事实上的履行总是有先有后,绝对的同时履行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顺序可以避免后续纠纷的发生。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证人的主体资格
保证人的主体资格、保证合同形式、保证方式及保证责任、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金融机构对保证期间的误解原因及对策,以及定期保证费期间与不定期保证责任期的差别。保证人需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保证合同需采用书面方式以确保明确性和证据性。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
-
不安抗辩权的含义
不安抗辩权的含义、性质和成立条件。不安抗辩权是一种延期抗辩权,允许一方在对方无法履行合同或有不能履行合同的风险时中止履行,直到对方提供证明其履行能力或担保为止。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应先履行义务且对方存在履行障碍。行使此权利需要慎
-
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的适用
《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的适用。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其中不可抗力是法定的责任事由。合同责任的免责事由包括法定的不可抗力及约定的免责条款。抗辩权也视为免责事由,但其行使并不构成违约。不可抗力可根据其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
-
根据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
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具体包括后履行义务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严重丧失商业信誉以及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这些情况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
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条件
-
遇到无法履行的合同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