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事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以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和抗辩权。这是传统民法对权利的主要分类。
支配权,也称为管领权,指权利主体可以直接支配权利标的物并具有排他性的权利。支配权的作用有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是可以直接支配标的物,无需他人介入;消极方面是可以禁止他人妨碍其使用权,从而具有排他性。物权是典型的支配权,而准物权、人身权和知识产权也属于支配权的范畴。
请求权指权利人有权要求他人进行一定行为或不进行一定行为的权利,权利人无法直接支配权利标的物,只能向义务人提出请求。请求权是基于基础权利产生的,根据基础权利的不同,可以分为债权上的请求权、物权上的请求权、人身权上的请求权和知识产权上的请求权等。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但是债权和请求权并不完全等同,请求权只是债权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债权还包括其他权利内容,如变更权、撤销权和解除权等。
形成权指权利主体仅凭自己的行为就能够使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形成权的主要功能是使权利人能够通过单方意思表示来产生、变更或终止已经成立的法律关系的效力。撤销权、追认权、解除权和选择权都属于形成权的范畴。广义的形成权还包括抗辩权。
抗辩权指对抗相对人的请求权或其他权利的权利。抗辩权的作用通常是停止请求权的行使,可以是永久抗辩或延期抗辩。抗辩权具有防御性质,使其与请求权区分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同时履行抗辩权、序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等都属于抗辩权的范畴。
合同法中的三大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这些抗辩权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如合同中的先后履行顺序、对方的履行情况和是否存在不安抗辩的情形等。这些抗辩权的设置可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使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抗对方的请求权
债权诉讼时效抗辩的限制。新规定列出了四种不受诉讼时效抗辩限制的债权请求权。当事人应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二审期间需满足特定条件。抗辩权的客体是请求权,主要是具有财产内容的请求权。再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或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申请再审的,法院不予支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