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事人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且履行具有一定关联性。如果涉及的债务不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或者缺乏相关对价关系,就不会出现先履行抗辩权的问题。(二) 当事人履行有先后的顺序。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必须存在先后顺序,与同时履行抗辩权有明显区别。先后顺序的确定可以依据当事人合同约定、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只有当先履行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时,后履行一方当事人才享有先履行抗辩权。(三) 先履行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不符合约定的债务。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前提条件是,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实质上是对先履行一方当事人违约的抗辩,是后履行一方当事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有利措施,以防止自己在履行后受到损害,并降低成本。例如,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先交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交货",这些约定确定了履行顺序。如果应当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未履行,就构成违约,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即可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四) 先履行一方当事人的债务是可以履行的。
如果先履行一方当事人的债务已经不可能履行,那么后履行一方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就没有意义。以上法律后果表明,先履行抗辩权实质上是一种实体上的法定抗辩权,属于一时的或延期的抗辩权。它只能暂时中止履行合同债务,不能变更或解除已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先履行抗辩权的设立思想与其性质相一致,因为它是合同履行中的一项法定制度,必须符合"合同的履行是其他一切合同法律制度的归宿或延伸"的指导思想。因此,先履行抗辩权制度只能促使双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而不会鼓励双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不安抗辩权的含义、性质和成立条件。不安抗辩权是一种延期抗辩权,允许一方在对方无法履行合同或有不能履行合同的风险时中止履行,直到对方提供证明其履行能力或担保为止。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应先履行义务且对方存在履行障碍。行使此权利需要慎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具体包括后履行义务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严重丧失商业信誉以及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这些情况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