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事人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且履行具有一定关联性。如果涉及的债务不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或者缺乏相关对价关系,就不会出现先履行抗辩权的问题。(二) 当事人履行有先后的顺序。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必须存在先后顺序,与同时履行抗辩权有明显区别。先后顺序的确定可以依据当事人合同约定、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只有当先履行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时,后履行一方当事人才享有先履行抗辩权。(三) 先履行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不符合约定的债务。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前提条件是,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实质上是对先履行一方当事人违约的抗辩,是后履行一方当事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有利措施,以防止自己在履行后受到损害,并降低成本。例如,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先交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交货",这些约定确定了履行顺序。如果应当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未履行,就构成违约,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即可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四) 先履行一方当事人的债务是可以履行的。
如果先履行一方当事人的债务已经不可能履行,那么后履行一方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就没有意义。以上法律后果表明,先履行抗辩权实质上是一种实体上的法定抗辩权,属于一时的或延期的抗辩权。它只能暂时中止履行合同债务,不能变更或解除已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先履行抗辩权的设立思想与其性质相一致,因为它是合同履行中的一项法定制度,必须符合"合同的履行是其他一切合同法律制度的归宿或延伸"的指导思想。因此,先履行抗辩权制度只能促使双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而不会鼓励双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保证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及条件。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才有追偿权,且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时主观上不能有过错,否则不能向主债务人追偿。如果保证人在可以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而没有主张时清偿了债务,则不能再向债务人追偿。具体问题应咨询专业
请求权和抗辩权的区别。请求权是权利人要求他人特定行为或不作为的权利,是相对权的典范。抗辩权是妨碍他人行使权利的对抗权,可拒绝请求权人的请求。请求权的特征体现在需要通过义务人的给付实现,权利作用体现为请求而非支配,权利效力上没有排他性。抗辩权主要针对请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文章详细阐述了诉讼时效的认定方法,包括时效期间的起算、分期履行债务的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请求权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