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付迟延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到来后,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履行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1)存在合法债务;(2)履行可能性;(3)未按期履行;(4)无正当理由迟延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给付迟延的法律后果如下:
受领迟延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按期履行时无正当理由未能及时接受债务履行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1)存在合法债权;(2)债务人已按期实际履行,并且履行适当;(3)债权人未按期接受履行;(4)债权人无正当理由迟延受领。根据法律规定,受领迟延的法律后果如下:
瑕-庇给付是指债务人虽然履行了债务,但履行标的物存在缺陷,导致债权人的履行利益未能得到充分实现的行为。瑕-庇给付的法律后果如下:
加害给付是指因债务人的不正当履行导致债权人遭受除履行利益以外的其他损失的行为。例如,债务人交付有传染病的家畜,导致债权人其他家畜感染死亡等。尽管《合同法》未对加害给付做出具体规定,但其他法律,如《产品质量法》等,对此有明确规定。加害给付的法律后果如下:
债权人可以根据法律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无论是人身损害还是财产损失,无论是实际利益还是可得利益,债务人都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加害给付往往涉及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重合,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方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
合同违约情况下的毁约金赔偿方式。当合同中有约定违约金时,应按照约定支付;若无约定,则根据实际损失支付。当事人可约定违约时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违约金低于或高于实际损失,可请求调整。对于迟延履行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
合同违约的各种情形及相关责任。包括未支付价款或报酬、迟延支付价款或报酬、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等情形,并指出应对措施及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受损害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要求修理、更换等合理方式,同时违约方应支付违约金。
合同法中的法定解除权的效力。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等违约情况下非违约方行使解除权的条件和情形。此外,还提到了不安抗辩权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当事人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文章旨在明确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