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履行,又称债务人迟延,是指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未履行债务的行为。要构成迟延履行,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存在有效的债务,二是债务能够履行,三是债务到期债务人未履行,四是债务人没有正当的理由未履行债务。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94条第3项和第94条第4项上半句的规定,债权人在债务人迟延履行情况下有权解除合同。然而,关于迟延履行情况下解除权的行使,根据合同的性质有不同的限定。
当合同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中,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不特别重要时,即使债务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履行,也不会使合同目的落空。原则上,债权人不允许立即解除合同,而应向债务人发出履行催告,并给予债务人一个宽限期。如果在宽限期届满后债务人仍未履行,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当合同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中,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特别重要时,债务人未在履行期限内履行,就会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对于“合理期限”的界定,应根据债务履行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包括债务的性质、种类、数额和需要的时间等综合因素。如果债权人给予的宽限期超过合理期限,催告是有效的。如果宽限期比合理期限短,催告应延长至合理期限,除非非违约方表示无法在该期限内履行。如果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之前向债权人发出催告,对于这种催告的效力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催告是一种附带停止条件的法律行为,催告在履行期届满之前发出时成立,只是暂时不生效,债务人履行期届满仍未履行债务是催告生效的条件,催告的宽限期仍从履行期届满时开始计算。另一种观点认为,催告是债权人对债务人迟延履行的最后警告,因此在履行期届满前发出的催告属于无效催告。原因是如果在履行期届满前发出的催告成立的话,就免除了债权人对债务人迟延履行的催告义务,导致债权人滥用催告。
关于履行迟延时合同的解除权,根据非定期行为和定期行为的划分也有所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迟延履行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如果您的情况较为复杂,我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请求权和抗辩权的区别。请求权是权利人要求他人特定行为或不作为的权利,是相对权的典范。抗辩权是妨碍他人行使权利的对抗权,可拒绝请求权人的请求。请求权的特征体现在需要通过义务人的给付实现,权利作用体现为请求而非支配,权利效力上没有排他性。抗辩权主要针对请
第五百七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没有生效的情况下,要根据合同没有生效的原因来认定违约责任,如果是一方没有履行合同义务的,那么就是属于违法的情况,需要追究违约责任,
名为买卖合同纠纷实为民间借贷是不合法的。因为买卖合同纠纷本身是对合同的内容或者形式上的异议所产生的纠纷,但是民间借贷纠纷是针对金额的本身有异议产生的纠纷,二者是不能混淆的,因此也就不能将买卖合同纠纷认定为是民间借贷。履行期尚未届满,债务人明示或默示毁
《担保法》第26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二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