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一旦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解除权人可以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规定,行使解除权也需要在合理的期限内进行。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并且对方也没有催告的情况下,解除权应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如果超过期限不行使解除权,解除权将消失。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解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约定解除,一种是法定解除。根据审判实践,房屋买卖合同的解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当双方协商一致,达成解除合同的意向时,可以通过协议解除来终止合同。
以下情况属于根本违约:
以下情况属于迟延履行:
以下情况属于其他解除情形: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购房人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应予支持:
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权利人不行使该权利,解除权将消失。这属于除斥期间,不得延长。
司法解释没有规定催告的具体方式,一般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当事人能够证明已经催告,就可认定催告有效。最好的方式是书面催告。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包括迟延履行交付房屋或房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
借款人在面对还款责任时的多种逃避手段,如隐藏财产、假装患病、变更身份与名称、转移财产及关闭老企业注册新企业等。文章还提供了律师的建议,如何防范借款中存在的风险,包括要求提供担保、进行财产保全和关注债务人的财产状况等。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
行使不安抗辩权合同履行期是否会改变的问题。先履行方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如果后履行义务方提供适当担保或证明具备履行能力,合同履行期不会改变;否则,先履行方有权解除合同,合同履行期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