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合同解除权条件有哪些
时间:2024-05-19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合同法将合同解除权分为约定的合同解除权与法定的合同解除权,约定的合同解除权是出于当事人合意而解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定解除权是为了保护交易公平而存在的。那么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条件有哪些呢?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行使合同解除权条件有哪些
一、通知解除合同
根据中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在约定解除事由或法定解除事由发生并欲行使解除权时,必须通知相对人。合同在通知到达相对人时发生解除的效力。合同法草案曾规定,以"情事变更"为由要求解除合同的,必须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裁决才能生效。然而,最终法律并未采纳该规定,主要考虑到划分正常商业风险和情势变更较为困难,容易导致当事人规避商业风险或法官滥用权力的问题。因此,无论何种情况下,解除权人只需通过意思表示通知对方即可行使解除权,无需通过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的仲裁。
二、办理批准与登记等手续解除合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对市场行为仍有一定的干预。根据《合同法》第96条第2项的规定,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必须依照规定办理。早在《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中,也有类似规定。然而,《合同法》的规定较为灵活,所谓"依照其规定"应理解为按照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解除合同需要有关机关的批准或登记作为特别生效要件,则必须在获得批准或办理登记后才能解除合同。如果只是行政上的管理需要,则是否办理该手续并不影响解除的效力。这与合同的生效要件相对应。解除条件和程序应与合同的成立条件和程序保持一致。
法定解除权的行使
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根据《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法定解除权有五种事由:不可抗力、拒绝履行、履行迟延、不完全履行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根据《合同法》第96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根据《合同法》第93条第2款和第94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在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如果对方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必须依照规定办理。小编提醒您,可撤销合同是指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不符合合同有效要件。因此,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以上是为您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进入律师咨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哪些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我国《合同法》中合同解除的相关内容。根据法律规定,当发生不可抗力等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有所不同,前者是法律直接规定的条件,后者需要双方约定。此外,解除权会在一定条件下消灭,例如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届满而当事人未行使或对
-
解除权的消灭情况
合同解除权的消灭情况,主要包括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消灭、未在合理期限内行使或主张的解除权消灭、因支付后期租金而消灭的解除权等。同时,也介绍了除斥期间的相关规定,包括法定除斥期间和约定除斥期间。文章依据《合同法》相关条款进行阐述,清晰明了地说明了合同解除权
-
融资租赁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融资租赁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相关内容。融资租赁合同解除条件比一般合同更为严格,通常包含中途禁止解约条款,但在特殊情况下当事人仍可以行使解约权。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全面履行义务,合同终止,租赁物的归属可通过约定确定,常见的做法包括退租、续
-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
-
行使不安抗辩权合同履行期是否会发生改变
-
保险人合同解除权的分类
-
工作后自动离职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