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合同解除权条件有哪些
时间:2024-05-19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合同法将合同解除权分为约定的合同解除权与法定的合同解除权,约定的合同解除权是出于当事人合意而解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定解除权是为了保护交易公平而存在的。那么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条件有哪些呢?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行使合同解除权条件有哪些
一、通知解除合同
根据中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在约定解除事由或法定解除事由发生并欲行使解除权时,必须通知相对人。合同在通知到达相对人时发生解除的效力。合同法草案曾规定,以"情事变更"为由要求解除合同的,必须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裁决才能生效。然而,最终法律并未采纳该规定,主要考虑到划分正常商业风险和情势变更较为困难,容易导致当事人规避商业风险或法官滥用权力的问题。因此,无论何种情况下,解除权人只需通过意思表示通知对方即可行使解除权,无需通过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的仲裁。
二、办理批准与登记等手续解除合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对市场行为仍有一定的干预。根据《合同法》第96条第2项的规定,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必须依照规定办理。早在《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中,也有类似规定。然而,《合同法》的规定较为灵活,所谓"依照其规定"应理解为按照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解除合同需要有关机关的批准或登记作为特别生效要件,则必须在获得批准或办理登记后才能解除合同。如果只是行政上的管理需要,则是否办理该手续并不影响解除的效力。这与合同的生效要件相对应。解除条件和程序应与合同的成立条件和程序保持一致。
法定解除权的行使
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根据《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法定解除权有五种事由:不可抗力、拒绝履行、履行迟延、不完全履行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根据《合同法》第96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根据《合同法》第93条第2款和第94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在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如果对方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必须依照规定办理。小编提醒您,可撤销合同是指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不符合合同有效要件。因此,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以上是为您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进入律师咨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法法定解除权的效力
合同法中的法定解除权的效力。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等违约情况下非违约方行使解除权的条件和情形。此外,还提到了不安抗辩权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当事人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文章旨在明确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
融资租赁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融资租赁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相关内容。融资租赁合同解除条件比一般合同更为严格,通常包含中途禁止解约条款,但在特殊情况下当事人仍可以行使解约权。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全面履行义务,合同终止,租赁物的归属可通过约定确定,常见的做法包括退租、续
-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
保险人合同解除权的分类
-
工作后自动离职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