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继续履行的概念
继续履行,也称为强制实际履行,是指违约方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的一种违约责任形式。继续履行具有以下特征:- 继续履行是一种独立的违约责任形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合同履行。它以违约为前提,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并不依附于其他责任形式。- 继续履行的内容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义务,与一般履行无异。- 继续履行需要对方当事人(守约方)的请求,法院不能直接判决继续履行。2. 继续履行的适用
继续履行的适用范围因债务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金钱债务:无条件适用继续履行。金钱债务只存在迟延履行,不存在履行不能的情况。因此,继续履行责任形式应无条件适用。- 非金钱债务:有条件适用继续履行。对于非金钱债务,原则上可以请求继续履行,但以下情形除外: - 法律上或事实上无法履行(履行不能)。 - 债务的标的不适合强制履行或强制履行费用过高。 -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如季节性物品供应)。1. 采取补救措施的含义
采取补救措施作为一种独立的违约责任形式,是指采取具体措施来纠正合同不适当履行(质量不合格),以消除履行缺陷。这种责任形式与继续履行(解决不履行问题)和赔偿损失形式互补。2. 采取补救措施的类型
我国相关法律对采取补救措施的具体方式进行了规定:- 合同法第111条规定的补救措施包括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的补救措施包括修理、重做、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赔偿损失。- 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的补救措施包括修理、更换、退货。3. 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
在适用采取补救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以合同对质量不合格的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为前提。如果当事人有约定,应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并且无法根据合同法第61条确定违约责任,则适用这些补救措施。- 应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和损失大小确定适应的补救方式。- 受害方有选择权来采取补救措施,但选择的方式应合理。1. 赔偿损失的概念与确定方式
赔偿损失,也称为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以支付金钱的方式弥补受害方因违约行为所减少的财产或丧失的利益的一种违约责任形式。赔偿损失具有以下特点:- 赔偿损失是最重要的违约责任形式,具有根本救济功能,其他责任形式都可以转化为损害赔偿。- 赔偿损失是以支付金钱的方式弥补损失。金钱是一般等价物,任何损失都可以转化为金钱,因此,赔偿损失主要指金钱赔偿。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以其他物品代替金钱作为赔偿。- 赔偿损失是违约方对守约方因违约行为遭受的损失的一种补偿,而不是对违约行为的惩罚。- 赔偿损失责任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赔偿范围和数额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数额或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2. 法定损害赔偿
法定损害赔偿是指由法律规定的,违约方对守约方因违约行为遭受的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法定损害赔偿应遵循以下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违约方应对守约方因违约行为遭受的全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积极损失和消极损失。合同法第113条规定,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可见赔偿范围包括现有财产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合理预见规则:赔偿损失的范围以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为限。合理预见规则是限制法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重要规则,其基础是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 减轻损失规则: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应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否则不能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这种规则要求违约方导致损失的发生、另一方未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扩大、造成损失扩大。3. 约定损害赔偿
约定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或约定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损害赔偿具有预定性、附条件性的特点。1. 违约金的概念和性质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量的金钱或财物。根据不同标准,违约金可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惩罚性违约金和补偿性违约金。根据现行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是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的一项条款。- 是一方违约时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是对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约定。关于违约金的性质,一般认为现行合同法确立的违约金制度属于赔偿性违约金制度,而不是惩罚性违约金制度。即使约定的违约金数额高于实际损失,也不能改变其赔偿性质。对于当事人是否可以约定单纯的惩罚性违约金,合同法未作明确规定,通常认为这种约定并非无效,但仍属于违约的损害赔偿。2. 违约金的增加或减少
违约金是对损害赔偿额的预先约定,可能高于或低于实际损失,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为此,各国法律规定法院有权对违约金进行变更,我国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也做了相应规定。其特点是:- 以约定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或“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为条件。- 经当事人请求。- 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量。- 可以“增加”或“适当减少”。所谓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履行,根据双方约定,由一方预先支付给对方的一定比例的金钱或其他替代物。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支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抵作价款或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时,应双倍返还定金。在当事人约定了定金担保的情况下,如一方违约,定金罚则即成为一种违约责任形式。
某店面合作开xx店的合伙合同书内容。合同规定了合作期限、经营管理方式、装修费用分担、盈利分配、费用支付、联名户头办理、经营终止事宜、违约责任等内容。对于合伙开店的钱和账的管理,需要有专人负责记录每笔支出和收入,并进行核对。在开店初期应制定好各种制度和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房产合同中定金的概念、作用、成立条件以及购房者和开发商的违约责任。定金作为担保方式之一,具有双重担保的特点,既是履约的保证,也是一种支付方式,还具备赔偿功能。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分为解约定金和违约定金两种情形,不同性质的定金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