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因此,违约金条款和定金条款不能同时适用,当事人不能在诉讼中同时主张支付违约金和要求没收定金或双倍返还定金。
然而,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非违约方选择违约金责任后,并不影响其要求对方返还定金的权利。这是因为违约金是违约方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时应承担的责任,而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应当抵作价款或收回。当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定金已失去了担保给付定金一方及时履行合同义务的功能,这部分金钱本来就属于给付定金一方所有,因此应当返还。因此,可以要求退回定金,并同时支付违约金。
然而,要求对方双倍返还定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预期违约,又称为先期违约、事先违约、提前违约、预期毁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到来之前,明示或默示其将不履行合同,由此在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
1、不履行:不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届满时,合同当事人完全不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不履行又分为"根本违约"和"拒绝履行"。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拒绝履行,又称为履行拒绝、给付拒绝,是指在履行期届满时,债务人无正当理由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2、不符合约定的履行: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无正当理由,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届满时,仍未履行合同债务。合同中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在债权人提出履行催告后仍未履行债务,就是迟延履行。质量有瑕疵的履行,又叫不适当履行,是指债务人所作的履行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甚至因交付的产品有缺陷而造成他人人身、财产的损害。不完全履行,又叫不完全给付,是指债务人虽以完全给付的意思为给付,但给付不符合债务本旨。
3、其他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其他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主要是指违反法定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的行为。例如,《担保法》第49条第1款规定,“抵押人转让已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物,而未告知抵押权人或受让人的,其转让行为无效。”
定金罚则的适用规则。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履行债务后可抵作价款或收回。如给付定金方违约则无权要求返还,收受定金方违约则须双倍返还。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实际交付定金数额多于或少于约定数额、迟延履行或其他违约行为、合同部分履行以及未按合同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立约定金的退还问题。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收受定金方不签合同应双倍返还定金,给付定金方拒绝签合同则无权要求返还。立约定金担保的关键是将来签订合同的行为,不是担保合同的内容。同时,定金须实际交付且不超过法定数额,当事人一方拒绝订立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
中国合同法中关于定金罚则的适用规则。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实际交付后生效。如给付定金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如收受定金方违约,应双倍返还。实际交付定金多于或少于约定数额视为变更定金合同。若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可适用定金罚则。定金担保范围应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