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院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或向相关证券、基金公司发出协助调查通知书来查询被执行人的股票和基金情况。
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应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被执行人应如实报告财产。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进行调查,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其他调查方式。
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应填写财产调查表。如果财产线索明确、具体,法院应在七日内进行调查核实;如果情况紧急,应在三日内进行调查核实。如果财产线索确实,法院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如果申请执行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查明财产,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调查。
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或依职权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情况时,应向其发出报告财产令。在金钱债权执行中,报告财产令应与执行通知同时发出。如果根据案件需要,法院再次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情况时,应重新向其发出报告财产令。
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进行调查的效力与现场调查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法院在调查过程中制作的电子法律文书与纸质法律文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协助执行单位反馈的电子查询结果与纸质反馈结果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如果法院决定悬赏查找财产,应制作悬赏公告。悬赏公告应在全国法院执行悬赏公告平台、法院微博或微信等媒体平台发布,也可以在执行法院公告栏或被执行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处张贴。如果申请执行人申请在其他媒体平台发布,并愿意承担发布费用,法院应准许。
在执行股权时,法院应尽可能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以服务于经济建设。因此,在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不应执行股权。执行股权会涉及到诸多主体利益的维护、股权价值的评估、公司权益的保护等复杂问题。只有在公司经营状况欠佳或执行标的远远大于被执行人在公司可得收益的情况下,才选择执行股权。即使在决定执行股权的情况下,如果公司提出以其享有的其他财产权利来代替拟执行股权的要求,法院应从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在合法的前提下尽量支持。
在股权强制转让时,应对股权的价值进行估定,而不应仅以原出资额价值直接转让给债权人。股权作为一种财产性权利,其价值随公司经营状况和其他因素变化。通过委托评估,对股权价值进行正确认定,可以使执行案件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在进行股权评估时,应对企业现有财产、债权、债务、经营状况进行全面清查,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产目录,得出股权的实际价值,作为强制转让的依据。
在股权执行中,法院不得通过强制执行行为要求股东撤回出资以供执行。资本维持原则要求公司应维持与资本总额相当的财产,不允许股东抽逃出资。股东认购的资本称为出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认购的资本称为股份。法院不应减少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即使是通过司法强制手段。
基金托管人在基金运行中的作用和职责。基金托管人是根据基金运行中”管理与保管分开”的原则设立的机构,负责对基金管理机构的投资操作进行监督和对基金资产进行保管。托管人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担任此角色,包括设立专门的托管部门、足够的资本和人员,以及确保资产
基金份额转托管业务的流程。投资者可将基金份额从一个销售机构转移到另一个销售机构,包括转出业务和转入业务。办理转托管前需在新机构开立基金交易账户,转托管后份额存续时间连续计算,但在权益登记日前后不接受转托管申请。
被执行人的土地保全问题。人民法院可根据申请对可能导致判决难以执行的案件裁定保全被执行人的财产,包括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对土地进行预查封时,需考虑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缴纳情况和土地是否可分割等因素。此外,债的保全包括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旨在保护债务人的
合同无效的执行程序。当合同被判定为无效时,如果涉及财产内容,法院有权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如房产。但如果仅判决借款合同无效,由于没有实际可执行的财产内容,债权人无法申请强制执行。债权人应在起诉时同时要求返还借款,否则只能另行起诉。根据《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