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基金法 > 基金法法律法规 > 基金法法规 > 并购基金投资的时候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并购基金投资的时候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时间:2024-03-20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4153
相比于股票而言,基金的风险小是非常低的,但是基金的收益也没有股票高,对基金的投资一般情况下是有很大的可能能够获得收益,当然其收益也是非常少的,这需要投资人慎重权衡。那么,并购基金投资的时候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并购基金风险控制

一、财务风险

并购基金的资金募集是首要环节。虽然我国并购基金的融资渠道较窄,但在实际运作中,杠杆收购是主要的运作模式。由于并购基金主要投资于现金流稳定的成熟企业,涉及的收购金额庞大,因此杠杆收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一旦并购基金运作失败,将面临巨额亏损,对母公司券商的财务影响也不容忽视。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券商在并购基金实际运作中应提高自身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制定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和风险隔离制度,坚持业务隔离和财务独立,防止并购基金业务的亏损扩散至整个集团。

二、委托代理风险

券商并购基金采用参股模式,未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在并购后的整合管理中,目标企业管理层可能凭借自身权力,做出违背并购方意愿的行为,损害并购基金的利益。为了约束目标企业管理层的行为,券商并购基金应在协议中订立特殊条款,保障权益的同时提高自身在目标公司的地位和影响力。例如,掌握重大事项的否决权,要求对关联企业财务状况的知情权,通过合同安排保障投资者权益等。

三、退出风险

并购基金运作的关键在于安全退出。在国际市场上,通过IPO、股权转让或目标企业管理层收购等方式实现退出是常见的做法。然而,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企业上市条件严格,上市资源稀缺,股权转让市场也并不完备。为了保证并购基金顺利退出目标企业,券商并购基金应充分分析目标企业的特征,注重退出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并制定方案引导退出行为。在选择退出方式时,应兼顾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等其他退出机制,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但难度较大的IPO方式。在并购失败的情况下,清算退出也是明智之举。

结语

我国并购市场已初具规模,券商开展并购基金业务的时机正好。券商在客户资源、行业研究、业务改造、企业上市经验、基金资金的筹集及退出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作为被投资人,如果能够把握这一商机,将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基金投资中需避免的行为

    基金投资中应避免的五种行为。首先,要避免盲目追求新基金,不能将其视为赚钱的捷径;其次,要避免盲目崇拜基金经理,要理性看待其职责和权限;第三,要避免盲目追求高分红,以免对基金投资产生不良影响;第四,要正视基金投资风险,不能忽视其风险性;最后,要避免盲目

  •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具体涉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风险。文章阐述了私募股权投资和私募证券投资的法律地位风险,包括合同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设立、运作和项目选择过程中可能面临法律风险的挑战,如合同中的非法承诺、投资协议

  • 公司债券交易投资者要有哪些投资原则

    投资公司债券既要有所收益,又要控制风险。不同种类的公司债券收益也不相同,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投资公司债券相对其他投资工具要安全得多,但这仅仅是相对的。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会有再投资风险。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

  • 集合资金信托设立条件

    (一)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制度,且执行良好;(三)公司及资金信托业务均具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且执行良好;(五)已在其注册地推介的集合信托计划不少于2个,且在最近一年来结束的集合信托计划中,没有信托本金发生损失且应由信托投资公司承担责任的情形;(

  • 有限合伙制度的确立有什么好处
  • 中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到底有哪些
基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