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基金法 > 基金法法律法规 > 基金法法规 > 契约型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的区别

契约型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的区别

时间:2024-07-16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4182
【基金法律常识】契约型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的比较

契约型投资基金的法律规定和结构

瑞士模式

瑞士模式是一种契约型投资基金的结构,通过一个名为“集合投资契约”的合同来规范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这个契约可以指定托管人,也可以没有托管人。如果有托管人,该托管人也是合同的当事人之一。在瑞士模式中,投资基金被视为一个组合资产,保存在独立的账户中。因此,虽然基金契约没有引入明显的新主体,但独立的账户已经实际上与投资者和管理人分离并独立存在。这种契约型基金的独立性不明确,代表了未引入信托制度的民法法系国家对投资基金的法律处理。

德国模式

德国模式,也被称为二元制模式,是德国在1956年制定的《投资公司法》中明确规定的投资基金结构。该法律的两个特殊设计是“特别财产”和“保管银行”。特别财产是由投资公司募集和管理的基金,根据其特殊的法律地位,投资公司和保管银行不能要求对其进行强制执行,而特别财产的权益由受益证券来表示。因此,特别财产与信托法中的“信托财产”没有区别,投资者的地位与信托受益人的地位也没有区别。通过两个契约来规定投资者、投资公司(管理人)和保管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一是投资者与投资公司订立信托契约。投资者购买受益证券时,成为信托契约的委托人和受益人,而投资公司则是受托人,作为“特别财产”的名义持有人,负责财产的运营;二是投资公司与保管银行订立保管契约。保管银行负责确保“特别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并根据投资公司的指示处置该财产,同时监督投资公司依照信托契约办事,并对其特定违法行为提起诉讼,甚至有权停止投资公司行使权利。因此,该法律以特别财产为核心,规定了投资公司、保管银行和受益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保管银行在这里起到基金的守卫者的角色,与美国投资公司法中的保管银行不同,其权限更广、功能更大。

在德国模式下,投资基金的三个当事人并没有像日本法那样统一结合在一个法律关系中,而是通过信托契约和保管契约分别规范三个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式通过投资者与管理人之间的信托关系来保证投资者在发生纠纷时可以直接向管理人主张权利,有效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投资者与保管人之间不存在契约关系,一旦保管银行违反其义务,投资者无法直接向其主张权利,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依法收缴的罚款、罚金和没收的违法所得应上缴国库

    基金财产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固有财产的区别,明确了基金财产的所有权权能是分离的。同时,依法收缴的罚款、罚金和没收的违法所得应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私分,以保护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 投资开放式基金的注意事项

    投资开放式基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投资者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基金,关注基金的过往业绩、管理公司的信誉及基金经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了解基金的费用水平。同时,文章介绍了开放式基金的分类,包括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保本型和货币基金,并简要说明了开放式

  • 基金投资中需避免的行为

    基金投资中应避免的五种行为。首先,要避免盲目追求新基金,不能将其视为赚钱的捷径;其次,要避免盲目崇拜基金经理,要理性看待其职责和权限;第三,要避免盲目追求高分红,以免对基金投资产生不良影响;第四,要正视基金投资风险,不能忽视其风险性;最后,要避免盲目

  •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具体涉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风险。文章阐述了私募股权投资和私募证券投资的法律地位风险,包括合同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设立、运作和项目选择过程中可能面临法律风险的挑战,如合同中的非法承诺、投资协议

  • 股权质押在私募股权基金中的法律风险
  • 基金会成立流程
  • 契约型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的区别
基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