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鉴定机构发现委托事项的用途不合法或违背社会公德,可以终止鉴定。
如果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不真实或取得方式不合法,鉴定机构可以终止鉴定。
如果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委托人无法或拒绝补充提供符合要求的鉴定材料,鉴定机构可以终止鉴定。
如果委托人的鉴定要求或完成鉴定所需的技术要求超出鉴定机构的技术条件和能力,鉴定机构可以终止鉴定。
如果委托人不履行司法鉴定协议书规定的义务,或者被鉴定人不予配合,导致鉴定无法继续进行,鉴定机构可以终止鉴定。
如果因不可抗力导致鉴定无法继续进行,鉴定机构可以终止鉴定。
如果委托人撤销委托或主动要求终止鉴定,鉴定机构可以终止鉴定。
如果委托人拒绝支付鉴定费用,鉴定机构可以终止鉴定。
如果根据司法鉴定协议书约定或其他法律规定,存在其他终止鉴定的情形,鉴定机构可以终止鉴定。
终止鉴定时,鉴定机构应当向委托人发出书面通知,说明终止的理由,并退还鉴定材料。根据终止的原因及责任,鉴定机构可以酌情退还相关鉴定费用。
重新鉴定应当委托不同于原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也可以委托原鉴定机构指定其他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人进行。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条件一般应当高于原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
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情形包括:
如果原鉴定人没有从事原委托事项鉴定的执业资格,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重新鉴定委托。
如果原鉴定机构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进行鉴定,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重新鉴定委托。
如果原鉴定人按规定应当回避但未回避,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重新鉴定委托。
如果委托人或其他诉讼当事人对原鉴定意见有异议,并能提出合法依据和合理理由,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重新鉴定委托。
如果根据法律规定或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重新鉴定的情形,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重新鉴定委托。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是通过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在客观检验的基础上评价确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等级。
一般来说,伤残评定应在人体受到损害后直接所致的损伤或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后进行。也就是说,伤残评定后无需再进行治疗(但并不是说所有损伤治疗后都无需再治疗,有例外情况)。评定应在基本治疗期满、或已无需治疗、或已无法治愈的情况下进行。一般情况下,损伤治疗3个月后可以进行伤残评定,但具体情况还要根据治疗进展确定。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在治疗终结后应由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因此,伤残鉴定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通常是出院后三个月。但如果伤情已稳定,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提前向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对于有固定物的情况(如骨折治疗中安装的钢钉),必须在取出固定物后进行伤残鉴定。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许多当事人往往无法准确把握伤残评定的时机,导致一些伤残鉴定结论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当事人在申请伤残鉴定时应注意:残疾赔偿金是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经过现有医疗手段和医疗水平治疗后仍留下的伤情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进行赔偿的一项法定赔偿项目。因此,如果因交通事故致残,应在治疗终结后由具有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一般应在治疗终结后出院时进行鉴定。如果有内固定物,必须在内固定物取出后恢复后才能进行伤残鉴定。如果在治疗终结之前进行鉴定,此时尚未治疗终结,无法判断受害人治疗终结后是否会留下一定的伤害影响,是否能完全康复。根据此时受害人的伤情做出的评价是不客观的,无法反映治疗终结后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包括多种情况下的责任承担、管辖权、法律适用和注意事项等。该法详细规定了租赁、借用机动车等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承担,以及侵权行为的法律管辖地和适用法律。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确定案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
交通事故伤情二次鉴定的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在发现鉴定人员或机构存在问题时,可以进行二次鉴定。相关规定明确了需要进行二次鉴定的情形,如鉴定程序违法、鉴定机构无资质等。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时,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重新鉴定申请。同一交通事故的同一检验和鉴定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问题。一般受伤后三个月内应进行伤残鉴定,该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鉴定由司法部门委托相应机构进行,需要提供相关病历、工伤认定决定书等材料。鉴定过程中需遵循伤情稳定的原则,并在伤者康复后进
王某因交通事故受伤后,将其与保险公司及驾驶员蒋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的案件。案件涉及原告王某构成X级伤残并申请伤残鉴定,王某之子虽成年但肢体残疾、无劳动力和生活来源,因此法院认定其属于被扶养人。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王某的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并认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