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原则、方法和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遭受各种暴力致伤的人员。2.2伤残: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所致的人体残废,包括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及其导致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2.3评定:在客观检验的基础上,评价确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等级的过程。2.4评定人:办案机关依法指派或聘请符合评定人条件,承担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人员。2.5评定结论:评定人根据检验结果,按照伤残评定标准,运用专门知识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综合性判断。2.6评定书:评定人将检验结果、分析意见和评定结论所形成的书面文书。2.7治疗终结: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
3.2评定时机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可由办案机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治疗终结。
3.3评定人条件评定人应当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
3.4评定人权利和义务3.4.1评定人权利a)有权了解与评定有关的案情和其他材料;b)有权向当事人询问与评定有关的问题;c)有权依照医学原则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和要求进行必要的特殊仪器检查等;d)有权因专门知识的限制或鉴定材料的不足而拒绝评定。
3.4.2评定人义务a)全面、细致、科学、客观地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检验和记录;b)正确及时地作出评定结论;c)回答事故办案机关所提出的与评定有关的问题;d)保守案件秘密;e)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回避原则的规定;f)妥善保管提交评定的物品和材料。
3.5评定书3.5.1评定人评定结束后,应制作评定书并签名。3.5.2评定书包括一般情况、案情介绍、病历摘抄、检验结果记录、分析意见和结论等内容。
交通事故致残伤残鉴定程序。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鉴定程序需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必要时需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延期。鉴定机构需出具书面结论并签名盖章。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申请重新检验、鉴定和评估。重新检验、鉴
胸部、腹部以及肢体损伤的不同等级标准。胸部损伤等级标准根据肺、胸膜、胸廓的损伤程度以及呼吸和心功能的影响来划分。腹部损伤等级标准则根据胃肠、消化腺及肾脏的损伤程度和功能障碍来界定。肢体损伤等级标准则是根据肢体缺失或丧失功能的情况来判定。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定义和流程。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是为了评估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程度等进行的鉴定过程。流程包括检验、鉴定评估机构的工作时限和要求,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异议处理方式,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规则以及评定书的制作内容。不同鉴定机构对同一对象的鉴
骨折是交通事故致人伤害的多发现象,是指事故发生时,因受事故车辆等撞击、碾压,受害人的骨头发生部分或是完全断裂。发生骨折需要及时正确处理,否则会酿成不可逆的后果。如果骨折的程度达到《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规定得伤残标准,受害人经过伤残鉴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