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鉴定是如何的

时间:2024-08-03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4922
尸体检验

尸体检验

尸表检验

尸表检验是对交通事故致死尸体表面伤痕的例行检验。通过检验确认案件性质,证明死者体表伤痕是交通事故所致后果,查明死亡原因,分析死者伤痕成伤机制为还原交通事故服务。

解剖检验

解剖检验主要用于:

  1. 肇逃案,通过解剖尸体确定侦破方向,为破案提供证据。
  2. 多车碰撞、碾轧尸体,寻找最先撞击车辆,确认直接致死原因。
  3. 死因不明尸体查清死亡原因。

轻重伤定

检验交通事故伤害对象致伤原因和伤势状况,并按标准规定作出损伤程度鉴定。肇事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须对被害人作轻重伤鉴定:

  1. 酒后和吸毒后驾车。
  2. 无证驾车。
  3. 驾驶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
  4. 驾驶明知无牌证或报废的机动车。
  5. 严重超载。
  6. 逃离事故现场。

成伤机制鉴定

通过人体损伤检验确定损伤部位与交通事故伤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主要为分析事故原因,排除非交通事故因素,调解损害赔偿提供依据。对交通事故伤害对象伤情有疑问或当事人对伤害后果有争议可进行成伤机制鉴定。

伤残评定

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治疗终结后,当事人认为因交通事故致残需按残疾索赔的,作为举证需要可委托法医作残疾等级评定。当事双方选择由交管部门调解,伤者治疗终结后可作伤残评定。

酒精含量检验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须检验体内血液酒精含量:

  1.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2. 交通事故致人重伤。
  3. 交通事故致伤3人以上。
  4. 交通事故有恶劣影响。
  5. 车辆驾驶人有酒后驾车嫌疑。
  6. 一方当事人怀疑或指控另一方当事人饮酒。
  7. 车辆驾驶人擅自离开现场,24小时内返回或被抓获。
  8. 交警发现车辆驾驶人有饮酒驾车嫌疑或醉酒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嫌疑。
  9.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吸测试结果有异议,或测试结果超过醉酒临界值。

车辆安全性能检验

交通事故车辆检验对象为:

  1. 交通死亡事故。
  2. 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或伤3人以上。
  3. 交通事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4. 机动车无牌证或未按规定参加年度检验。
  5. 交通事故车辆类型不明确。
  6. 根据案情需对事故车辆检验、鉴定。

事故车辆机械故障鉴定

通过车辆特定部位拆解检查寻找车辆故障,查明故障原因,用以区别人为责任和机械故障。

车辆定型鉴定

凡肇事车辆类型不明确应作车辆定型鉴定,以明确道路行驶权利。

痕迹鉴定

通过提取交通事故相关的接触痕迹比对、化验等检验手段,确定车、物、人是否有碰撞、刮蹭、碾轧等关系。如果不能确定肇事车辆,可通过整体分离痕迹鉴定确认脱落物质与车辆、物体、人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果事故车辆轮胎有爆裂,可通过轮胎痕迹鉴定确认轮胎爆胎原因。夜间发生事故且车灯损坏,可做灯光开启冷热光源鉴定,来确定车辆发生事故瞬间的开启和关闭。

指纹鉴定

主要解决车辆驾驶人不确定交通事故案,不能确定车辆驾驶人可做指纹鉴定。

微量物质鉴定

通过对现场勘验的微量物质成分检验,确定该物质与交通事故关系。常见微量物质有油漆、纤维、塑料、橡胶、油脂等。

物证鉴定

法医对交通事故现场提取的人体毛发、血液、皮肉组织等样品,通过检验作出结论可为办案确认驾驶人或确定死者身份及认定人体与车辆或物体接触提供证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借车风险与法律责任

    借车风险与法律责任的问题。借车人因超速等违法行为需承担罚款和记分风险,车主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借车存在多种法律风险,如借车人无法赔偿、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情况下车主将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借车前应了解借车人的驾驶背景和缘由,告知车辆特点,查清违章情况并签

  •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认定的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的认定标准。依据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对于逃逸案件,应在查获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酒驾处罚标准包括暂扣驾驶证、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根据驾驶情况不同,处罚程度有所不同。对于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的情况,将依法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程序及相关要求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程序及相关要求。当事人和代理人可向公安机关提出鉴定申请,公安机关决定事故调查所需的鉴定,而当事人可自行选择调解所需的鉴定部门。委托鉴定需根据被鉴定项目的性质和难度选择相应机构。伤残鉴定有严格时限规定,一般应在勘查现场之日起5日内开始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效力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效力问题。首先介绍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行政确认性质及其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的地位。接着分析了交通事故认定与当事人行政、刑事责任的认定关系,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刑事和行政责任方面的具体作用。最后,探讨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民事执行力问

  • 伤残鉴定及赔偿标准
  • 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标准
  • 原告起诉被告案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