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某和、姜某珍等人提起诉讼,称原告邓某某驾驶无号牌二轮摩托车与道路上的石渣碰撞而摔倒,导致邓某某当场死亡和无号牌摩托车损坏。某市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认定邓某某和“无名氏”对本次事故负同等责任。被告某市某区区公路管理所是该事故路段的管理养护责任单位,根据《公路法》相关规定,应负有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的法定职责和义务,但其没有认真履行,并将事故路段的养护工作承包给韦善才,而韦善才没有履行“对路面上的堆积物进行清理,确保行车畅通安全”的义务。由于两被告过错与造成邓某某死亡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故两被告应负连带赔偿责任。原告请求法院判令两被告连带赔偿因本次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各项经济损失合计261932元。
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事故处理大队依法作出的认定书认定受害人邓某某和“无名氏”对本次事故负同等责任,但在本次事故中,受害人邓某某没有按规定配带头盔,驾驶无牌号的二轮摩托车,且根据现场图片和交警部门的认定书,受害人邓某某是驾车冲上石渣顶部后于石渣的另一侧落地导致死亡,可见其当时的车速较快。
邓某某的违法行为是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存在较大的过错,应承担主要的民事责任,即受害人邓某某应自负因本次交通事故损失60%的民事责任,因其已死亡,故由其亲属即邓某和、姜某珍等人承担。“无名氏”违法堆放石渣于公共道路上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故应负本次交通事故损失40%的民事赔偿责任。原告暂时放弃追究“无名氏”的侵权赔偿责任,属其意思自治行为,并不违法,法院予以准许。根据《公路法》第25条及《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44条、第47条的规定,某市某区区公路管理所作为事故路段的管理者应承担事故发生路段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进行定期和经常性检查,并保持路面清洁、畅通的义务。
某市某区区公路管理所辩称其已按照相应的管理义务尽责,但相应的管理义务只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不能证明其属于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同时,该所的工作人员在事发前已发现该石渣堆严重影响通行,但没有报告,及时清理,消除安全隐患。由此可认定某市某区区公路管理所没有尽到管理维护义务,依法应承担管理不善的法律责任。即在“无名氏”应承担的40%的赔偿责任中,由被告某市某区区公路管理所承担20%的民事赔偿责任。
韦善才与被告某市某区区公路管理所签订了《公路养护承包合同书》,对于该合同的双方而言,被告韦善才负有对事故发生路段的管理养护的合同义务,但对外公示牌中仍然是以被告某市某区区公路管理所为该路段的管理者,故韦善才依法不对外承担赔偿责任。原告请求被告某市某区区公路管理所与韦善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没有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原则,包括违章行为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违章行为的影响原则和路权与安全原则。根据这些原则,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取决于当事人的违章行为是否存在及其作用大小,以及是否与事故存在因果关系。
道路交通事故协议书的格式。该格式包括标题、事故时间、地点、双方当事人身份事项。正文部分包括事故经过及损失情况、责任认定和协议内容。结尾部分由各方当事人签字,并注明制作日期。注意事项包括事故叙述要简明清晰,责任认定要科学合理,协议内容要条理清晰等。调解
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同等责任问题。当事故双方都有违章行为且情节相当时,需根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程度来划分责任。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同等责任,双方各自承担50%的责任;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同等责任,机动车一方承担较大比例的责任。文章还通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勘验现场后的特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包括一般事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判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