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签字要求是双方当事人都不需要签字,只需要一方当事人签字即可,该认定书仍然有效。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勘验和检查现场后的交通事故,应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和鉴定的情况,应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存在争议,如果各方当事人一致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对于致死的交通事故,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于致伤的交通事故,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于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期限为10日。如果调解达成协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调解终结书,送交各方当事人。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可以在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详细说明复核请求、理由和主要证据。
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寻求救济。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向法庭提出对事故认定书的异议,并通过取证、举证和质证来推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法庭有权决定是否采信该证据,并决定事故的赔偿责任比例。
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司法程序完毕后启动信访程序。在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本身不主动重新认定的情况下,上级机关责令重新认定后,当事人可以通过信访程序寻求救济。然而,法庭一般不会变更或撤销事故认定,且信访成本较高,因此当事人获得法律救济的机会较小。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时效规定,包括管辖权争议、事后报警证据提交、检验鉴定、尸体处理、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责任复核、事故调解、事故诉讼以及上诉案件的详细流程及时效规定。全文涉及多个环节,旨在保障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包括民事赔偿无法调解时的诉讼途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复核审查期间涉及诉讼的情形处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内容以及复核审查的内容等。在复核审查期间若当事人提起诉讼,复核将被终止。交通事故认定书需包括事故当事人情况、
交通事故认定中纠错机制的缺失问题。由于制度未提供救济途径,当事人在面对错误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时无法获得救济。法院纠错能力有限,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使得当事人难以证明认定书的错误。此外,由于缺乏行政复议和诉讼程序,交通事故认定书出错几率增加,易滋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