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若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没有送达当事人,办案民警应受到失职处分。
根据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后的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如果无法联系到事故当事人,则启动公文送达程序。在送达后的30天内,认定书视为已送达并签收。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由办案民警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认定书应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他们申请复核、调解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和期限。
如果交通警察违反规定,故意或过失地造成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或其他执法错误,根据相关规定应根据违法事实、情节、后果和责任程度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还应追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领导的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八条,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包括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详细描述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经过。
列出道路交通事故的证据,并分析事故的形成原因。
说明当事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和责任,或者是否存在意外原因。
明确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名称和日期。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由办案民警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认定书应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他们申请复核、调解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和期限。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相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在勘查现场之日起的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对于发生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根据不同情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期限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如果对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的证据需要进行检验、鉴定,应在检验、鉴定或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后的五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如果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但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如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明确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和调查得到的事实,并分别送达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关于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根据现场情况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是证据而非行政行为,不可通过行政程序推翻。当事人若对认定书有异议,可通过提供新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由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我国的法律影响。该认定书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制作程序严格规定,内容包括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以及事故证据、形成原因、责任和意外原因等。同时,对制作主体资格、制作时间、制作形式和送达程序都有严格的审查要求。
交通事故处理赔偿时间过期后的法律途径。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间期限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包括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和复杂的交通事故。对于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制作交通事故证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要求,包括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证据及形成原因的分析,以及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和意外原因等。交通事故认定书还应加盖公安机关处理专用章并及时送达当事人,同时告知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