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依法行使权力,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是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对象的特定性和具体化。
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2、具体行政行为是行使职权过程中作出的行为;
3、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事项、针对相对人作出的行为;
4、具体行政行为是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为;
5、具休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单方行为。
(二)、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具体行政行为就是由行政机关针对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其一经作出,在没有被撤销之前,始终有效,任何人不得改变,对于某些具体行政行为,如当事人不履行,行政机关可以自己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所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并没有创设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认定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当事人通过协商可以自行改变交通事故认定书对责任的划分,决定各自承担的责任。
笔者曾见到过某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在认定书中对于责任划分使用“建议”一词,即建议XXX对本次事故承担主要责任,建议YYY对本次事故承担将要责任。可见交通事故认定书没有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且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对当事人相互之间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仅仅提供建议,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有可诉讼性。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相关期限规定。包括扣留车辆的处理时间期限、检验鉴定的时限以及作出事故认定书的时间期限。扣留车辆的处理期限根据法律规定执行;检验鉴定的时限详细阐述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特定情况下的处理时长;作出事故认定书的时间期限根据不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时效规定,包括管辖权争议、事后报警证据提交、检验鉴定、尸体处理、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责任复核、事故调解、事故诉讼以及上诉案件的详细流程及时效规定。全文涉及多个环节,旨在保障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包括民事赔偿无法调解时的诉讼途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复核审查期间涉及诉讼的情形处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内容以及复核审查的内容等。在复核审查期间若当事人提起诉讼,复核将被终止。交通事故认定书需包括事故当事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