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什么证据种类
时间:2024-06-03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果人民法院要依法作出判决的,是需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刑事诉讼法的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是需要满足合法性、真实性和相关性的。那么,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什么证据种类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种类
1、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主体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主体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特定人员。这些特定人员必须具备2年以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经历,并经过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培训考试合格,获得交通事故处理资格等级证书。虽然这些交通警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他们并不具备鉴定人的资格。
2、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在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部分,交通警察会列举事故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得出“鉴定意见”。然而,这种“鉴定意见”与真正的鉴定意见不同。真正的鉴定意见是由具备专门知识的人员根据专业性问题作出的意见,而交通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可以由一般人进行,只是结果可能不如交通警察那样准确。
3、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行为性质
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行为性质,目前并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它是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确认,也有人认为它只是行政机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并不具有拘束力。立法者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行为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虽然在过去,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时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时只能在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与鉴定意见不同,对于鉴定意见不服的当事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而重新鉴定的单位与原鉴定单位之间并不是行政上的从属关系。因此,无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行为性质是否是具体行政行为,它都不属于鉴定意见的范畴。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关于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根据现场情况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是证据而非行政行为,不可通过行政程序推翻。当事人若对认定书有异议,可通过提供新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由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影响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我国的法律影响。该认定书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制作程序严格规定,内容包括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以及事故证据、形成原因、责任和意外原因等。同时,对制作主体资格、制作时间、制作形式和送达程序都有严格的审查要求。
-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和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主体、过程、对象、内容和性质的特定性。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然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仅提供责任划分的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勘验现场后的特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包括一般事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判断等。
-
交通事故索赔的证据要求
-
交通事故结案时效的规定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