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认定书是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书面成果,不同于司法鉴定。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司法鉴定与交通事故认定有一定的关联,但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鉴定业务包括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以及其他需要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而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和行政活动,不属于鉴定业务。
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需要经过司法行政部门的审核并登记,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并未被列入鉴定名册或向社会公告。
鉴定意见由特定资格的鉴定人以个人名义作出,而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需要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专用章,体现了行政部门的意志。
公安交警既负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又负责侦查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如果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义为鉴定意见,将导致侦查人员与鉴定人员的角色混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曾担任案件鉴定人的侦查人员应当回避,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其回避。因此,将交通事故认定书界定为鉴定意见将严重影响刑事追诉。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的认定标准。依据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对于逃逸案件,应在查获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酒驾处罚标准包括暂扣驾驶证、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根据驾驶情况不同,处罚程度有所不同。对于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的情况,将依法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问题。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提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限为十日。制作事故认定书的时限根据事故情况有所不同。调解原则根据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程度来确定赔偿责任比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赔
交通事故起诉所需的材料清单。诉状书写要求严格,需提交原件并注明身份。起诉前提为交警部门已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需要提供当事人身份证明、肇事车辆和受损车辆关系证明等。必须提交的立案证据包括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等,还需提供伤残鉴定书等可提交的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中纠错机制的缺失问题。由于制度未提供救济途径,当事人在面对错误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时无法获得救济。法院纠错能力有限,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使得当事人难以证明认定书的错误。此外,由于缺乏行政复议和诉讼程序,交通事故认定书出错几率增加,易滋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