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到122指令后,值班民警会立即前往现场处理。
2. 在现场进行伤者救治、财产保护,勘查现场,收集证据,并尽快恢复交通。
3. 如果事故属于重大或特大交通事故,交警会立即向上级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报告。
4. 在绘制交通事故现场图后,勘察员和绘图员会签名或盖章。当事人应在现场签名或盖章。如果当事人不在现场或无能力签字,见证人可以代签。如果没有见证人或当事人拒绝签字,这种情况应该被记录在案。
5. 如果交通事故当事人逃离或驶离现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及时追缉,并在必要时向相关地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发出协查通报。
6. 如果需要进行检验鉴定,交警可以暂扣交通事故嫌疑车辆、车辆牌证和驾驶证,暂扣期限为20日。如果需要延期,需要经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20日。
7. 进行当事人、证人和相关人员的询问。
8. 收集、提取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和物证。
9. 如果交通事故责任者不预付或无力预付抢救治疗费,公安机关可以暂扣其车辆,暂扣期限可以延至损害赔偿调节终结。
10. 如果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因伤致残,在治疗终结后的15日内,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伤残评定。公安机关在接到伤残评定申请书后的30日内进行评定。如果当事人对评定结果不满意,可以在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评定,上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请书后的30日内作出重新评定的决定。
11. 公安机关管理部门在对交通事故死者尸体进行检验鉴定后,会向死者亲属送交《尸体处理通知书》。如果超过期限仍未办理丧葬事宜,经上级负责人批准,主管公安机关会派员强制处理尸体。
诉讼中确定被告对象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包括针对肇事司机、车主和单位的起诉。同时,文章介绍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的车主承担垫付责任原则。证据获取方面,强调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重要性,并解释了法院对事故责任认定的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和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主体、过程、对象、内容和性质的特定性。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然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仅提供责任划分的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和作用。指出其不属于法定证据,不具有证明效力,且对检、法两院无约束力,易产生误导效应。文章还指出公安机关形成的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已包含其实质内容,无需以证据形式重复移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时间限制及相关处理方式。根据不同情形,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期限有所不同。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认定书之日起3日内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复核结果一般具有最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