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没有责任认定书怎样理赔
时间:2024-08-28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及时报案,交通部门会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有保险的,可以找保险公司理赔。那么,交通事故没有责任认定书怎样理赔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交通事故没有责任认定书怎样理赔
案情简介
2011年8月16日7点30分,邹某驾驶两轮摩托车在当地商业街行使时,因为速度过快将汤某撞伤。事故发生后,汤某之子闻讯赶到事故现场,向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电话报警,但一直未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汤某受伤住院后,共花费医疗费等1500余元。期间,保险公司派员到医院拍照并备案。几天后,邹某与汤某达成事故赔偿协议,载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机动车牌号、保险单号、事故原因、对损害赔偿协商处理,等等。
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没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保险公司不应理赔。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虽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但从邹某某与汤某某签订的协议书来看,可以查明事故发生的基本事实,保险公司应当理赔。
法律解读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虽未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但汤某某与邹某某以书面形式达成了交通事故协议书,协议书上清楚写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机动车牌号、保险单号、造成交通事故原因、对损害赔偿协商处理内容等,可以查明事故发生的基本事实及成因。本案中,邹某某由于驾驶摩托车车速过快,将汤某某撞伤,应属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仅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而不是提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的“必要证据”。换言之,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时,处理交通事故固然可以以此为依据,若没有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而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的,同样也是可以的。本案中,汤某某提出证据证明事故发生的基本事实、成因,可以就此确认当事人的责任。虽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但是交通事故责任并不等同于民事赔偿责任。民事侵权赔偿责任的分配不应当单纯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来确定,而应当从损害行为、损害后果、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客观方面的过错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邹某某驾驶机动车车速过快,导致行人汤某某受伤,其不当行为与损害事实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其主观上存在过失,其应当承担本起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因邹某某所驾摩托车在保险公司投了交强险,事故发生在投保期间,加之邹某某需对本事故承担全部责任,按照交强险赔偿规则,保险公司应在有责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问题。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提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限为十日。制作事故认定书的时限根据事故情况有所不同。调解原则根据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程度来确定赔偿责任比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赔
-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包括民事赔偿无法调解时的诉讼途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复核审查期间涉及诉讼的情形处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内容以及复核审查的内容等。在复核审查期间若当事人提起诉讼,复核将被终止。交通事故认定书需包括事故当事人情况、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私了交通事故的条件及相关的法律规定。私了交通事故仅限于财产损失、双方对事故无争议、无公共危险、无公共或他人财产损失、合格驾驶条件以及车辆可移动的情况。若无法私了,当事人需通过诉讼解决,起诉状需包含原告、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及证人信息等
-
交通事故认定纠错机制的缺失导致当事人无法得到救济
交通事故认定中纠错机制的缺失问题。由于制度未提供救济途径,当事人在面对错误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时无法获得救济。法院纠错能力有限,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使得当事人难以证明认定书的错误。此外,由于缺乏行政复议和诉讼程序,交通事故认定书出错几率增加,易滋生腐败。
-
交通逃逸小事故处理了什么时候放车
-
致害人身份信息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