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在交通事故中的角色就是一个弱小的角色,虽然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伤害可能比较严重但是承担的责任也会比较小,那么电动车会被认定为机动车吗,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会承担哪些责任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动车的分类依据
一、机动车、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二、电动自行车的定义
根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的规定,电动自行车的车速不应高于20km/h。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
电动车在交通事故中的法律责任认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根据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则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则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则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三、故意碰撞造成的损失
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则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电动车的分类对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影响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如果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将处以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有前款行为,并且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则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涉案车辆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将影响到民事赔偿责任,并且关系到行为人是否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以上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的法律规定,我们了解到在交通事故后,根据不同车辆属性,事故责任认定存在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区别,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电动两轮车的分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