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现场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和伤、亡人员以及同事故有关的痕迹所在的地点。处理交通事故现场的首要任务是对现场进行处置。处置现场包括紧急、临时、必要的一切措施,例如抢救伤者,抢救财产,现场勘查,疏导并恢复交通秩序,以及防止证据散落、灭失等措施。处理交通事故现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危,关系到公私财产的安全,关系到为认定交通事故责任而收集证据,也关系到处罚与调解工作的进行。处理现场具有临时性质,因此应当迅速、有效地进行。
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以及法律责任的大小,完全依赖其是否承担交通事故责任以及承担多大的责任。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的原则也与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直接相关,即通常所说的“以责论处”。可以说,正确认定责任,为处罚与调解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对于应当承担交通事故责任的当事人,公安机关依据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以达到教育与惩处的目的。处罚的种类包括:吊扣、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罚款和警告。
交通事故中发生的损害赔偿,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属于民事责任的范畴。根据我国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的实践经验和当事人的要求,公安机关对损害赔偿进行先行调解,有利于尽快结案,方便当事人,同时能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保障其权益,尊重其处分权;即使以后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安机关的调解活动和意见也可以作为审判时的参考。
一起酒后驾驶顺风车造成交通事故的案子。司机张某明酒后驾车导致乘客李某强受伤,虽然交警认定司机全责,但乘客李某强在明知司机酒后驾车的情况下未加劝阻并继续乘坐,也存在重大过失。根据法律,乘客应承担部分责任,因此司机张某明承担80%的民事责任,而李某强承担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包括事故基本情况、基本事实、证据及形成原因的分析以及当事人的过错和责任等。对于未查获逃逸人和车辆的情况,应当在事故认定书中记录相关情况并送达当事人。若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认定书且事实无法查证,公安机关可在接到申请后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解决中的应用。当事人可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争议。郑某与周某的交通事故纠纷中,经交警大队调解达成协议后,郑某因伤残程度加重再次起诉,法院应综合考虑
又于2006年7月30日,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交警出具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属于民事侵权赔偿,根据侵权行为诉讼原则确定管辖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