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的调解
时间:2024-03-13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道路交通事故的调解
双方当事人的调解
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情况后,应当召集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损害赔偿的调解。因此,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解决交通事故纠纷。
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
根据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承担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并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赔偿,其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应负责先行垫付。然而,如果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生交通事故并负有责任,则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在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费用。
调解期限
损害赔偿的调解期限为三十日,公安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延长十五日。对于交通事故致伤的情况,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于交通事故致死的情况,调解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于仅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调解过程的处理
如果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并由当事人、相关人员和调解人签名,并加盖公安机关印章后生效。调解书应当分别送交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如果调解期满后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并由调解人签名,并加盖公安机关印章后送交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如果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一方不履行,公安机关将不再进行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调解书的内容
如果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达成协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制作调解书时应当明确以下事项:(一)事故的简要案情和损失情况;(二)责任的认定;(三)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数额;(四)赔偿费的支付方式和结案日期。值得注意的是,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不得转接赔偿款项,但涉外事故除外。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关于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根据现场情况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是证据而非行政行为,不可通过行政程序推翻。当事人若对认定书有异议,可通过提供新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由
-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关于交通事故损害争议调解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争议时,应遵守10日的法定调解期限,不得延期。调解起算时间的计算根据事故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人员死亡、受伤、因伤致残和财产损失等情况。
-
交通事故处理赔偿时间过期的法律途径
交通事故处理赔偿时间过期后的法律途径。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间期限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包括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和复杂的交通事故。对于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制作交通事故证
-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要求
-
告谁:确定被告对象
-
交通事故调解的时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