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期限为10日。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送交各方当事人。
发生交通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
详细记录交通事故的经过,并书面化。
由公安机关进行车辆和物品损失的评估。
对造成人员伤残的交通事故,公安机关指定车主或主要肇事责任人预付伤者医疗费用,并出具伤势鉴定证明和医疗费用初步评估说明书。
公安机关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对轻微事故在5日内作出责任认定,一般事故在15日内作出责任认定。如不服认定结果,可以在15日后向上一级机关事故处(办)申请重新认定。
肇事双方各出一至二人代表,到公安机关事故调解办参加调解。
仅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调解,调解期限为30天。当事人需带齐各种发票、票据、评估说明等证明材料。
对致伤的交通事故,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调解,调解期限为30天。当事人需带齐各种票据、出院证明、身份证、伤残评定证等证明材料。对严重致残的情况,还需要提供家属情况证明和派出所出具的家属供养情况证明材料。
对死亡的交通事故,从确定办理丧葬事宜之日起开始调解,调解期限为30天。家属需带齐各类票据、死亡证明、派出所出具的家属供养情况、家庭成员等证明材料。如果家属不能参加调解,可以委托他人代理,但需出示委托代理的证明手续。
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签字并结案。公安机关出具调解书、执行期限等文件。
调解期满后,经二次调解未能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拒不执行的情况下,公安机关终结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拘留期限问题。当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且肇事者承担主要责任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最长拘留期限为37天。若造成一人重伤且具备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等,将被定罪处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者的处理流程亦有所阐述。
交通事故调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调解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调解当事人的参与情况、调解的方式以及调解的期限。调解应注意公平合理、自愿原则,选择合适的调解时间和地点,并限制参与调解的人数。调解书生效后,如赔偿义务人不履行,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事故处理中关于扣留车辆、事后报警、检验鉴定、尸体处理以及扣留车辆使用等方面的时限问题。交通警察在勘验现场时可扣留车辆,当事人需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合法证明;事后报警需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检验鉴定应在二十日内完成;尸体处理需通知亲属并征得同意,逾期不
民事诉讼中的审理期限问题。对于普通程序案件,审理期限为六个月,可以延长;简易程序案件则应在三个月内完成审结。交通事故法庭在开庭前会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开庭时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期间如出现法定事由,案件会延期审理。最后,法院根据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