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赔偿 >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 交通事故对方索赔太多怎么办

交通事故对方索赔太多怎么办

时间:2024-04-19 浏览:4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6785
依据法律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就需要对事故的责任进行认定,认定事故责任后,就由责任人进行赔偿,而交通事故赔偿是有一定标准的,那么交通事故对方索赔太多怎么办?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交通事故对方索赔过高的处理方法

1. 交通事故需要赔偿的项目

交通事故需要赔偿的项目包括:

  • 医疗费
  • 误工费
  • 护理费
  • 交通费
  • 住宿费
  • 住院伙食补助费
  • 必要的营养费
  •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 受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

当事人可以根据相应的计算标准,要求对方提供票据依据。

2. 直接委托律师起诉

当事人可以直接委托律师起诉,由法院判决。

二、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处理方法

1. 申请复核

当事人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7条、第28条的规定,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包括:

  •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且有证据证明其存在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鉴定资格、鉴定程序严重违法、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情形之一
  • 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的情况

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属于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也不属于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而是公安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因此,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没有法律依据。

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在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道路交通事故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否公正、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复核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当事人提出要求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

2. 在诉讼中提出事故认定不合理的因素

当事人对该事故认定不服时,在诉讼中可以提出事故认定不合理的因素。法庭将从证据法的角度重新对事故的责任进行判断。交警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是一种鉴定结论,当事人对责任认定不服时,法院可以采信也可以不采信。法院对责任认定有异议时,可以调取交通事故案件调查材料正本调卷,由法院做出新的责任认定,而不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作为被告出庭应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

    交通事故赔偿的程序,包括赔偿项目和调解赔偿程序。赔偿项目涵盖了医疗费、误工费等多个方面,并涉及到不同情况的细化处理。调解程序由公安机关主持,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后会制作调解书,否则将制作调解终结书。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双方同等责任下的医药费分摊

    双方同等责任下的医药费分摊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药费并非平分,而是由保险公司根据责任限额进行赔付,超出部分由责任人承担。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属于车祸中双方同等责任的情形。

  • 公司解散破产是否应对员工进行赔偿?

    交通事故赔偿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如果是小事故,双方可以协商处理,可以选择各自找自己的保险公司进行索赔,或者保险公司互相赔偿。如果责任明确,可以按责任比例进行赔付。如果是全责或单方事故,可以直接报保险公司处理。如果发生赔偿纠纷,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

  • 人身伤亡交通事故:法律专家解析责任和索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一款规定,如果发生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果抢

  • 因交通事故影响上班能索赔误工费吗
  • 受害人不愿意协商处理事故怎么办
  • 交通事故车辆赔偿流程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