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送达以前,权利人没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因此无法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的缺乏前提条件。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是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如果权利人超过一定期间怠于行使权利,其权利将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怠于行使权利意味着权利人在客观上有能力行使权利,但主观上没有行使权利。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权利人在客观上完全不具备行使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条件,例如,损害大小无法确定,导致诉讼请求无法具体确定;交警没有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导致责任人以及责任大小无法确定;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立案要求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这些情况必然导致权利人在客观上无法通过诉讼行使权利,因此,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不能作为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8条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该规定针对的是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虽然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也存在受伤害之日难以确定、损害大小等因素不利于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情况,但是人民法院立案并没有要求必须提供特别的材料。在客观上,一般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权利人行使权利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诉讼时效期间可以开始计算。
然而,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立案要求权利人必须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没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法院将不予立案。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成为该类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权利人能否行使权利的关键。而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在客观上并不要求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点不应早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送达之日。否则,机械地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8条将对权利人不公平。
时效法律制度及其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取得时效和诉讼时效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诉讼时效的设立意义。针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文章列出了相关法律规定,包括诉讼时效期间、权利救济途径等,以便当事人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三十年前车祸伤残是否可以申请赔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超过了诉讼时效,无法申请赔偿。但特殊情况下,诉讼时效可能延长。车祸伤残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项目,具体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规定执行。赔偿数额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凭证等相关证据确定。
电动三轮车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报案、现场处理、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行政处罚、调解损害赔偿和法院起诉等环节。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报案,交警到达现场处理并恢复交通秩序,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责任,随后进行行政处罚。如当事人申请,公安交管部门进行调
交通肇事纠纷中律师费的承担问题,以及交通肇事赔偿的诉讼时效。根据相关法律,如果请求人身损害赔偿并由保险公司败诉,律师费可由保险公司承担。对于诉讼时效,交通事故致人身伤害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造成财产损失则适用两年的诉讼时效。受害人应在规定时间内主张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