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这些赔偿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一次性结算。
人身伤害的诉讼时效为3年,从伤害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受害人应在治疗终结后的3年内向对方主张赔偿,否则将超过诉讼时效。交通事故造成身体受伤、残疾或死亡的民事诉讼时效为1年。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民事诉讼时效为2年。对于既有人身伤害又有财产损失的情况,诉讼时效应分别计算。
以下是交通事故索赔诉讼时效的具体情况:
例如车辆损失、车载货物损失等,诉讼时效应从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为期两年。
例如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诉讼时效应从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为期一年。但如果在一年内未治疗终结或未定残,则适用《民法通则》第139条的规定,即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情况下,诉讼时效中止。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即在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计算剩余的六个月。如果仍在治疗或尚未定残,则属于《民法通则》139条中规定的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情形。
例如外伤性失语、偏瘫、神经损伤导致肢体肌肉萎缩等,诉讼时效应从隐性伤害被确诊之日或经有关部门鉴定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之日起计算,为期一年。
如果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未能达成协议,诉讼时效从收到调解终结书之日起按损失的不同性质计算,即人身损伤为一年,其他为两年。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后或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后逾期不履行,则诉讼时效按照调解协议确定的履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结案或经人民法院审理结案后,受伤人员出现与道路交通事故有关的后遗症,可以就治疗后遗症引起的相关费用起诉。诉讼时效从后遗症确诊之日或医疗部门、鉴定机构确认后遗症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之日起计算。
交通事故二次手术后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应在一年的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同时,二次手术费用的误工费赔偿应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伤残赔偿金与二次手术误工费间存在交叉。被告应赔偿原告在二次手术治疗期间的合理损失。
交通事故中责任方无力赔偿的情况。违反交通道路安全法的驾驶人需承担刑事责任,若无力赔偿,法院将根据财产估值进行赔偿;若责任人无力赔偿公共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数额达到一定数额,将面临有期徒刑。同时,责任人可申请执行或先行赔偿和保险赔付来部分弥补无力赔偿情况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时效规定,包括管辖权争议、事后报警证据提交、检验鉴定、尸体处理、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责任复核、事故调解、事故诉讼以及上诉案件的详细流程及时效规定。全文涉及多个环节,旨在保障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相关规定。死亡赔偿金是事故责任人向交通事故死亡当事人的法定继承人支付的一定金额。其计算标准基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或赔偿权利人住所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根据年龄差异设定不同的计算期限。赔偿对象主要是受害人因丧失生命权所带来的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