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一般是由交警队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来认定双方的事故责任的。根据我国的交通法律法规,交通事故责任可以划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对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等五类。对于电动车撞人的情况,需要参考交警部门出具的责任事故认定书来划分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如果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行为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如果肇事后逃逸或者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行为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人员死亡,行为人可能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接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3日内,如对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有异议,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复核申请必须在3日内提出,逾期申请一般不予受理。复核程序只能进行一次,已经复核过的认定结果将被视为最终责任认定。如果受害人对认定结果不服,不能直接起诉交通队,而是需要通过法院起诉赔偿。在法院审理过程中,主审法官有可能根据事实情况对交通警察出具的责任认定进行变更,但一般情况下并不常见。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提出复核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接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3日内,如对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有异议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复核必须在3日内提出,超过该期限的,交通局一般不予受理。复核只能有一次,已经复核过的,就是最终的责任认定。对复核过的结论不服的,不能起诉交通队。如果受害人向法院起诉赔偿,在法院审理的过程中,主审法官有可能根据事实情况,对交通警察出具的责任认定予以变更,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我国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区别。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刑事责任年龄则根据不满14周岁、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以及已满16周岁不同阶段的人的辨别和控制能力,对他们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负有不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况应当立案追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具有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无照驾驶等应定罪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则不予立案。
交通运输安全中的犯罪问题。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犯罪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单位主管人员等。犯罪主观方面属于过失,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故意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不同刑级,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