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运输损害赔偿规定
目前在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汽车货物运输限额赔偿的法律条款,相关内容基本以原则性规定的形式存在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如《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反合同时,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对于违反合同而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合同法》中有关运输合同违约赔偿的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货物的毁损、灭失的赔偿额,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另外2000年交通部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制定了《汽车货物运输规则》,其中第八十三条规定货运事故赔偿数额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货运事故赔偿分限额赔偿和实际损失赔偿两种。法律、行政法规对赔偿责任限额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尚未规定赔偿责任限额的,按货物的实际损失赔偿。
(二)在保价运输中,货物全部灭失,按货物保价声明价格赔偿;货物部分毁损或灭失,按实际损失赔偿;货物实际损失高于声明价格的,按志明价格赔偿;货物能修复的,按修理费加维修取送费赔偿。保险运输按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商定的协议办理。
(三)未办理保价或保险运输的,且在货物运输合同中未约定赔偿责任的,按本条第一项的规定赔偿。
(四)货物损失赔偿费包括货物价格、运费和其他杂费。货物价格中未包括运杂费、包装费以及已付的税费时,应按承运货物的全部或短少部分的比例加算各项费用。
(五)货物毁损或灭失的赔偿额,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补充协议,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交付或应当交付时货物到达地的市场价格计算。
二、赔偿时的注意事项
1、保价金额和实际损失的差额大小并不能作为违背公平原则的判断标准。我国《铁路法》、《邮政法》均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保价运输以保价金额为限的法律效力,而并没有因保价金额和实际损失金额相差过大的例外赔偿条款。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已在法律上认可了保价运输中以保价金额为限的法律效力,保价金额过低于实际损失并不直接导致违背公平原则。
2、《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则不能理解为绝对公平,而应理解为相对公平,即承担相应的义务,享受相应的权利。在保价运输中,由于托运人需按保价金额一定比例支付保价费,故托运人往往会为减少支付保价费而少报保价金额。按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托运人因少承担了支付保价费的义务从而减少了在索赔中的权利,符合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原则。
3、保价金额是由托运人自身填写,导致保价金额过低于实际损失金额发生是由于托运人自身的故意,托运人完全可以预见此后果的发生,托运人应当为自己的故意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4、如果因保价金额过低于实际损失即按实际损失赔偿的话,对承运人而有失公平。首先,承运人并不知道货物实际价值,即无法预见损失的大小。其次,托运人少报保价金额已直接导致承运人少收了保价费。再则,托运人少报保价金额会导致承运人低估运输风险,从而无法通过投保等方式充分转嫁运输风险。
希望可以帮您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网进行律师咨询。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在出具复核结果后15日内提起诉讼。如果对方不签字确认责任认定书,仍可生效;若对方提出异议则可在三天内复核申请,未提出异议或复核期满则视
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文章指出要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的行为,根据其危害程度进行处罚。对于特定情况下实施的行为要从重处罚,并加强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有效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秩序。
关于转籍车辆养路费征收管理的相关问题。交通部发布了相关文件,规定了转籍车辆的养路费缴纳和登记流程,省际间转籍车辆的养路费处理方式,逃缴养路费的处理以及重复缴纳养路费的处理等内容。要求转籍车辆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养路费相关手续,并强调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不能超车的情况。驾驶者不得在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或超车时超车;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不得超车;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时不得超车;行经特定路段如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等没有超车条件的地方不得超车。这些规定旨在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