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的物必须存在瑕疵
这是瑕疵担保责任成立的关键。在判断买卖标的物是否存在瑕疵的过程中,有两种标准——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根据客观标准,如果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该物品通常应具备的性质和客观上应有的特征,即被视为存在瑕疵。根据主观标准,如果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当事人约定的品质,导致价值或效用减少,即被视为存在瑕疵。2、瑕疵必须存在于标的物的风险转移时
在买卖标的物的过程中,利益和风险一般从交付时开始由买受人承担。因此,出卖人所担保的瑕疵应该存在于标的物的风险转移时。如果标的物的瑕疵在风险转移之后才出现,买受人应承担相应责任。我国合同法规定标的物的风险转移时间为交付时间,当然,买卖双方也可以另行约定风险转移时间。3、买受人必须是善意并且没有重大过失
根据这一要件,买受人在合同订立和标的物交付之前不知道存在瑕疵。如果买受人明知标的物存在瑕疵却仍与出卖人订立买卖合同,出卖人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为重大过失几乎等同于故意,对于这种对自己权益漠不关心的人,法律无需特别保护。然而,如果出卖人对标的物的品质提供了特殊保证或故意不告知买受人瑕疵,即使买受人有重大过失,出卖人仍应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出卖人的恶意行为比买受人的过失更加应受到惩罚。4、买受人有义务进行及时检查并通知出卖人存在瑕疵
对于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买受人应及时进行验收。如果发现应由出卖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瑕疵,买受人应立即通知出卖人。否则,买受人可能因超过法定的排除期限而失去向出卖人主张权利的机会。然而,关于买受人通知的规定,不适用于出卖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标的物存在瑕疵却故意不告知买受人的情况。5、买受人必须通过非强制执行或拍卖方式取得标的物
通过强制执行或拍卖方式取得标的物,是非出于标的物所有权人的自愿。执行机关和拍卖机关只对标的物的现状进行拍卖,并不了解标的物的瑕疵。拍卖是公开竞拍的,买受人也可以当场查明标的物的瑕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出卖人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如果您还有疑问,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欢迎您进行咨询。
保全财产的拍卖程序及相关条件。法院根据规定对被执行人的保全财产进行拍卖,同时拍卖标的的房地产需符合一定条件,包括不得买卖转让的房地产、以出让或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以及集体所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等。拍卖过程中,法院会委托拍卖机构并对其进行监
拍卖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点。拍卖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调整在拍卖当事人之间形成的特殊法律关系,其特点包括基于合同性、相对复杂性和以拍卖人的权利义务为核心。拍卖法律关系涉及委托人与拍卖人、拍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的多种关系,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交易方式。
法院公示和拍卖程序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法院网站应提供公示和公告功能,拍卖信息也会在当地报纸等媒体上公告。在拍卖前需进行价格评估,评估结果需及时送达给执行双方当事人。法院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强制拍卖或允许被执行人自行变卖财产。确定拍卖机构时需遵循相关
委托拍卖合同及其相关文件的详细内容,包括委托人的资料、标的物资料、拍卖公告、竞买登记记录、拍卖规则、拍卖笔录、成交确认书以及移交标的物的资料等。文章还介绍了拍卖资料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要求,包括存档时限、检索方式等,强调企业应建立主要拍卖数据库以实现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