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的物必须存在瑕疵
这是瑕疵担保责任成立的关键。在判断买卖标的物是否存在瑕疵的过程中,有两种标准——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根据客观标准,如果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该物品通常应具备的性质和客观上应有的特征,即被视为存在瑕疵。根据主观标准,如果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当事人约定的品质,导致价值或效用减少,即被视为存在瑕疵。2、瑕疵必须存在于标的物的风险转移时
在买卖标的物的过程中,利益和风险一般从交付时开始由买受人承担。因此,出卖人所担保的瑕疵应该存在于标的物的风险转移时。如果标的物的瑕疵在风险转移之后才出现,买受人应承担相应责任。我国合同法规定标的物的风险转移时间为交付时间,当然,买卖双方也可以另行约定风险转移时间。3、买受人必须是善意并且没有重大过失
根据这一要件,买受人在合同订立和标的物交付之前不知道存在瑕疵。如果买受人明知标的物存在瑕疵却仍与出卖人订立买卖合同,出卖人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为重大过失几乎等同于故意,对于这种对自己权益漠不关心的人,法律无需特别保护。然而,如果出卖人对标的物的品质提供了特殊保证或故意不告知买受人瑕疵,即使买受人有重大过失,出卖人仍应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出卖人的恶意行为比买受人的过失更加应受到惩罚。4、买受人有义务进行及时检查并通知出卖人存在瑕疵
对于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买受人应及时进行验收。如果发现应由出卖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瑕疵,买受人应立即通知出卖人。否则,买受人可能因超过法定的排除期限而失去向出卖人主张权利的机会。然而,关于买受人通知的规定,不适用于出卖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标的物存在瑕疵却故意不告知买受人的情况。5、买受人必须通过非强制执行或拍卖方式取得标的物
通过强制执行或拍卖方式取得标的物,是非出于标的物所有权人的自愿。执行机关和拍卖机关只对标的物的现状进行拍卖,并不了解标的物的瑕疵。拍卖是公开竞拍的,买受人也可以当场查明标的物的瑕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出卖人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如果您还有疑问,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欢迎您进行咨询。
知识产权评估的实施流程和必要性。知识产权评估需由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占有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如成立公司、质押、拍卖等需进行评估。评估范围可分为单项、部分和整体评估。非国有单位涉及知识产权经济行为时可参照国有企业。摘要了知识产权评估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性,以吸引
主合同撤销后担保合同的处理方式。担保合同是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协议,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具有相对独立性。担保合同包括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当主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也无效,但可根据特殊约定进行例外处理。担保合同应明确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等事项
关于肇事车辆法院是否可以拍卖的问题。当被执行人未履行法院判决时,法院有权扣押车辆并在一定程序下进行拍卖。拍卖的前提条件是对方已申请强制执行且被执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根据相关法律,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可以进行拍卖或变卖。对于国家禁止交易的物品,将
国有资产拍卖底价的确定程序。国有资产拍卖需依法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确定保留价。拍卖程序包括提出申请、登记、资产清理和报表编制、资产评估和确认、拍卖进行和收入管理等环节。委托人有权确定保留价,拍卖收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收取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