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招标投标 > 投标 > 投标保证金的最新规定

投标保证金的最新规定

时间:2020-05-25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266
招标活动中为了能够维护招标人的利益,往往要求参与投标的单位或个人缴纳一定的投标保证金,缴纳了的人才能够参与相关的招标活动,不然就没有资格,法律上对于它也有做相关规定,手心律师招标投标律师为你介绍投标保证金的最新规定。

招标保证金

一、投标保证金的提交

(一)、进入中心交易的招标项目,由中心统一管理建设工程项目应提交的投标保证金。

(二)、投标人需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足额存入中心投标保证金专用账户,并依资金实际到账时间为准。

(三)、投标保证金需采用银行转账或电汇等缴纳方式,不直接收取现金、个人存折。

(四)、投标人在缴纳投标保证金时,需在进账凭证上写明投标项目名称、投标单位名称(全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便核对查实。

二、投标保证金的运用

(一)、开标前,中心根据银行部门提供的《资金到位明细单》、电子银行查询单及中介机构提供的《参加工程投标签到表》予以核对。在确认无误后,由中心出具保证金到账证明。

(二)、凡出现投标保证金未到位或者未足额提交等与招标文件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均自动取消其参加该工程投标的资格。

(三)、中介机构应将中心财务提供的资金到位证明,收集到招标备案文件,予以备查。

三、投标保证金的退还

(一)、非中标候选人,在中标公示期结束后5日内,可以办理退还投标保证金(因投标人投诉或质疑可能造成重新评标的,在投诉或质疑处理完后5日内,但应告知投标人推迟退还投标保证金的原因)。

(二)、其他中标候选人的,在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合同书》后5日内,可以办理退还投标保证金。

(三)、中标人依签订的《合同书》(复印件)或提交履约担保,并缴纳交易服务费后,可以办理退还投标保证金。

(四)、按照“资金从哪里来,原样回那里去”的原则,办理投标保证金无息退款手续,应提供以下材料:

1、提供所在单位收款收据或者银行转账存入回单的复印件加盖本单位公章、经办人签名;(两选一项均可)

2、首次办理退还手续的,应提交《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

3、中标人需要提供的上述相关证明。

(五)、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招标文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1、中标人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无法定正当理由拒签合同协议书或未按招标文件规定提交履约担保;

2、中标人的违法行为导致中标被依法确认无效的;

3、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销或修改其投标文件;

4、其它违法违规行为,经查情况属实的;

四、投标保证金的审批

(一)、交易管理中心负责核对、提交投标保证金的到位手续;负责收集并核查退还保证金的单据;负责办理呈送领导审批。

(二)、中心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管好资金,保障资金安全,及时、准确、足额办理退款手续。

律师推荐:呼和浩特律师内蒙古律师盐城律师龙岩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敲诈勒索与串通投标罪的区别

    敲诈勒索罪与串通投标罪的区别。敲诈勒索罪指通过暴力、威胁手段迫使他人提供借款或干扰社会秩序的行为,而串通投标罪则是投标者之间串通投标报价或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在侵犯客体、行为表现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 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的特殊性

    科技项目招投标的特殊性。由于科研开发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存在较大的风险,科技项目招投标有别于其他项目的招投标。投标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先进性以及多个因素。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相关的招投标法律知识,包括招标流程、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认定等。

  • 中标通知书的定义和作用

    中标通知书的定义和作用,中标通知书是招标人在确定中标人后向中标人发出的书面凭证,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的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建设地点、中标价格等,发出后招标人和中标人需遵守。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招标的方式,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并详细阐述了这两种招标

  • 串通投标罪是否属于集体犯罪

    串通投标罪是否属于集体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串通投标罪属于共同犯罪而非集体犯罪。串通投标行为需要两个以上主体实施,如果是单位之间的串通投标则构成单位犯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串通投标行为的表现。

  • 招标人是否可以拒收逾期送达的投标文件?
  • 评标标准和方法的确定
  • 投标保证金的最新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